教育高质量发展巡礼丨桃源:打造职教高地 为成长筑梯
2023年秋季开学,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桃源职中”)2000余个学位在短短两天内被抢占一空。这是桃源县全力打造职教高地、高位推动职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将职业教育摆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格局中谋划,全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质量不断提升。9月下旬,记者走进桃源,亲身感受这片土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改善办学条件,筑牢发展基石
崭新的教学楼、完备的实训室、整洁的宿舍楼、开阔的田径场……来到桃源职中,一门一柱、一石一廊让人沉浸在清新雅致的文化熏陶里。
“以前靠的是挨家挨户上门去招生,甚至到为了招生要帮学生家长干农活的地步。”桃源职中招生与就业科科长张宏清告诉记者,曾经由于对职业学校存有管理差、学风差,读职校“低人一等”等偏见,许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就读职业学校。一到暑期招生季,全校老师都要往乡镇跑,可村民们见着老师基本上没个好脸色。
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桃源县聚焦学有优教,在创优办学条件上务实功。2016年,桃源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桃源职中整体搬迁工程,投入5.5亿元,在桃源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起占地371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一流中等职业校园。2021年6月,学校顺利完成新建搬迁,办学规模可达8000人。
“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这么重视,让我们心里充满了干劲。”桃源职中校长杨亚指出,教学条件的改善,让学校发展如虎添翼,全日制学生人数由10年前的3000余人发展至如今的7300余人,专任教师也从200余人增长至486人。2022年7月学校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双优职校建设名单,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优质专业群。
立足县域经济,深化产教融合
“硬件”上下真功夫 ,“软件”上也需花大力气。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的助推器。发挥专业优势,把准区域经济发展脉搏是桃源职业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招。
为适应产业需要,桃源职中结合桃源农业大县的现状调整原有专业,开设了主要面向水稻、茶叶、烟叶产业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同时还新增了园林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园艺技术三个专业,组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该县政府积极引导学校对接当地企业,共建生产加工基地,开发校本教材,通过让学生走上田间地头,深入企业实习实训的方式,全方位适应现代农业需求。
“学校与湖南古洞春农业集团共建茶叶生产加工基地以来,桃源县大叶茶产业获得了大力发展,茶园面积由原来的2万多亩发展到9万多亩,年创产值10亿元。2022年‘首届世界茶节暨4·20全民品茶周’上,我校刘莹媛因出色的茶艺表演走红网络,被誉为‘桃源红茶妹妹’,更是为品牌宣传推广增色不少。”桃源职中副校长钟敏为告诉记者。
深化产教融合,将培养定在需求点上,桃源县用心用情。2012年,随着桃源产业强县战略的提出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利好政策,一大批电子信息科技企业纷纷入驻。该县抓住机遇,借助企业力量办专业。依托资源,桃源职中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起一座拥有16个实训室、5个专业机房,实训设备总额超600万元的现代化实训中心,还与汇德电子、迪文科技、兴为通电子等8家大中型企业开办了16个“冠名班”,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桃源县教育局副局长向钦林介绍,目前,该县职业教育实现了对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覆盖、全对接,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着眼人才提质,拓宽成才路径
职业学校的学子中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占比较高,为了给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基础,桃源县着眼人才提质,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4年桃源职专率先在全县创建“德育银行”,专注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对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考勤、纪律、两操、宿管、奖励、卫生、活动等情况进行赋分管理,并作为激励和纠错的重要依据。学校分年级、分专业把得分最高的学生评为“德育之星”,每学期评选一次,全校表彰。得益于德育银行,学校的违纪率逐年下降,学生们自信向上,每年的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中,都活跃着桃源学子的身影。
同时,桃源县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力求使更多有升学愿望的学生考入理想大学继续深造,助力“人人成才、人人出彩”。近年来桃源职中本科录取率稳居全省第一,2023年对口升学本科上线409人,成为湖南师范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以优质办学回应民生之盼,以专业升级服务产业之需,以人才提质赋能成长之路,未来,桃源县将继续立足现代化职教体系建设,助力湖南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桃源县教育局局长易际兵如是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