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匠”成长分享会】一起来听听6位“新工匠”的成长故事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市教育局组织在全市职业院校推选出了一批“新工匠”,这些“新工匠”年龄在32周岁及以下,由我市职业院校及企业、行业培养出来,在本行业、本系统取得了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或是善于攻坚克难、带领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在传帮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优秀先进代表。
近日,来自常德技师学院、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湖南弘信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湘雅常德医院等单位的6位“新工匠”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在求学、工作、生活中苦练技能、雕琢技艺,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梦想的心路历程。现全文转载如下:
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 教师
张幸
技能成就出彩人生,技能服务美好生活,技能支撑强国战略。
我是来自于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幸老师。我于2010年毕业于现在财经机电的前身——常德财经学校。现为学校智能制造系数控教研室主任,常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参加工作12年来,先后获得常德市“杰出工匠”、“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优秀指导教师”、“百优工匠”、“五一劳动奖章”等7项省市级荣誉。作为一名职校老师,也作为一名曾经的职校毕业生,我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我“四个一”的成长故事——一杆游标卡尺、一位师傅、一把扳手、一个羽毛球。
一杆游标卡尺
职业教育让更多人享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出彩成才。我就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
2007年初中毕业,我跟随董国华老师来到了常德财经学校。至今还记得董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读职校一样能闯出一番天地!”我因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第一学期并没有给老师留下多少印象。直到有一天,我在车间实训,一个名叫张迪的同学叫住我:“张幸,你读游标卡尺蛮快蛮准,你要不加入我们技能队试试?”在他的介绍下,我一脸茫然地进了学校技能队。
我在技能队每天还是默不作声,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训练。有一天,恩师周建老师拿着一杆游标卡尺对我说:“你这个性格适合在车间做。做机械加工这行,就像这杆游标卡尺,要的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真正的大师都是熬出来的。你要吃得了苦,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有朝一日才能出人头地。”
一杆小小的游标卡尺,一句暖心的表扬,激励了不爱说话的我、喜欢琢磨的我。让我对专业越来越感兴趣,然后走上了技能之路。
一位师傅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都是劳模精神的写照。我的师傅周建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劳模。14年前,他是原常德有线电厂的一名技师,后来调入常德财经学校任教。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周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做事先做人,作品就是人品。”
入选技能队后,训练是最艰苦的,但一直坚信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暑假的集训是最难熬的,钢架结构车间,没有纳凉设备,加上机器运转产生的热量,里面的温度多数的时候高达41度,我在里面挥汗如雨,浑身湿透,试制加工一个零件一呆就是六七个小时。在校的每一个周末、每一个寒暑假我基本上都是在车间度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2010年5月获得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数控铣项目一等奖第一名。
师傅的表率,工匠精神的传承、加上自身的努力,坚定我成为一名技师,坚定我留校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员。
一把扳手
2014年,我作为指导老师带学生到长沙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根据竞赛要求,我们须自带工量具。到赛场后因为选手紧张,扳手在搬运过程中不慎遗失,当时我们唯一没有备份的就是最常见的平口钳扳手。可就是这把小小的扳手,让我们与省级一等奖失之交臂。吃一堑长一智,以后的每一场比赛,我都会和学生一起把所有的刀具、工具多备一份,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用我自己的参赛经历去鼓励学生提醒学生:给自己多一份备份,就是给技能精进提供可能。
“一把扳手”的故事,使我明白机械加工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多年来,我指导学生获得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自己参加湖南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获得一等奖,决赛夺得全国第10名,并荣获“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百优工匠”称号。
一个羽毛球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羽毛球”的故事。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够在车间里一天奋战10多个小时,为什么我能从入校的156cm长到现在的180cm?这一切都于我喜欢打羽毛球,热爱登山运动有关。读书期间,因为实训车间和体育馆离得很近,训练结束,我就由训练模式自动转入运动模式。入职成为教师后,我还一不留神获得了全校羽毛球比赛第三名,财政系统登山比赛第一名。
羽毛球的故事我想告诉大家,作为一名技术能手,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
同学们,有句古话叫“慢工出细活”,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慢慢来,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不知不觉我在机械加工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从一名技能小白成长为“常德市杰出工匠”、湖南省“百优工匠”,我“眼里有光”“额上有汗”“手上有茧”“走路带劲”,在成为新工匠的路上我足足奋斗了864个双休日。不急,慢慢来,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们,你既然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就请沿着这条道路,勇敢、坚决的走下去!只要你坚持不懈,久久为工,精准为匠,赋能为新,明日你也可以成长为一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少年工匠!
胸怀青云志 不忘赤子心
毕业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现就职于湘雅常德医院
曾乾
我叫曾乾,中共党员,澧县人,2013年9月就读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2016年7月至今,就职于湘雅常德医院重症医学科。
作为一名90后,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新工匠成长分享会,分享来自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职业感悟。
2020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以往正常的生活。一时间,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挺身而出,“白衣天使”瞬间变成了“白衣战士”,而我也光荣的成为了其中一员。2月15号,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医院在接到市卫健委通知,常德市需派遣第三批医疗队组建湖南省第五批援卾医疗队。此通知一出,作为一名重症人,得知此次派遣以重症领域及感染病学专业领域为主,我第一时间向组织请命前往武汉支援,哪怕前方危险万分,作为重症人也要坚决向前,不可退缩。
在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医疗队驻地后,我主动请缨前往与死神交手的南七楼ICU重症病房。在这里,即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能听到患者费力的呼吸声、听到呼吸机呼气阀发出的特有的呜呜声、听到此起彼伏的监护仪报警声。除了病人的治疗任务,还要负责清洁病区、处理垃圾、搬运物资等。我们在和时间赛跑,要从病魔手里 把人抢回来,秉持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和信仰,在层层防护下连续工作6个小时,衣服全被汗水浸湿,饥饿、缺氧接踵而至,但依然时刻提醒自己 应该高度清醒,肩负使命的我们一定会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
“胸怀青云志,不忘赤子心”,在圆满完成南七楼医疗任务后,南五楼ICU急需支援,我没有丝毫犹豫再次向组织请缨前往支援。因有了南七楼ICU工作经验后 此次内心更加坚硬,技术更加成熟。最终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全部圆满完成任务,工作期间患者无一死亡病例,均康复出院。我和队友在武汉共坚守了47天,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坚守到最后一批的医疗队。
青春正逢盛世,奋斗恰如其时,两次偶然的突发事件,让我更加坚信无论任何职业,我们这一代才是真正要用责任与信念发扬工匠精神,为国家的复兴之路尽绵薄之力。
2020年5月我在参加国资委举办的抗疫一线党员培训班时与同事在外用餐,一女子突发疾病,情况危急,我与同事立刻前往查看并采取急救措施后送往医院,后从媒体方得知患者经治疗后,已康复出院。
2021年中秋节期间,在石门县与家人在外用餐时,突遇一中年男子突发意识障碍倒地,头部因外伤大量出血。因此次情况比较严重复杂,这也是自己第一次在院前突遇较为严重的情况,作为医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跑到病人身边查看情况 并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后,考虑突发癫痫致意识丧失,后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把患者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后续从新闻得知患者由于处理及时,未出现严重不良愈后,如此类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可能会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失去生命,后在医院治疗后患者转危为安。此次事件也让我深知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重大,在平时工作中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职业的热爱,加强职业技能,丰富知识储备,把工匠精神作为思想指导,尽职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正值奋斗之际,要筑牢信仰之基,担起时代之责,敬畏职业,技能成才。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应该奋楫笃行,臻于至善,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嘱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期盼,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有匠心 做匠人 做匠才
南弘信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工程师
陈楷奇
我叫陈楷奇,今年30岁,是湖南弘信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的工程师。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2009年,正在常德市第七中学就读的我,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青春懵懂的岁月里,我的人生走过了很重要的光阴,有天南海北的欢笑,有刻苦训练的艰辛,有实战演习的刺激,有戎装焕发的自豪。军队每一段足迹都是我生命中最富有情怀的历练!
刚入伍时,由于缺乏训练,体能很差,5公里跑常常坚持不下来,单双杠练习也是达不了标,训练任务跟不上大部队的进度,是班长犯愁的对象。看着班里其他战友每天都在进步,我也暗暗着急。于是我在班长的指导下苦练体能,力求高标准、高质量掌握每一项军事技能,精益求精的练习每一个动作要领。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我的体能达到优秀标准,军事技能成绩排在了连队前三,并获得了“优秀士兵”称号,从一名高中生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陆战队员。军营里两年时光培养了我不怕苦、能吃苦、坚韧从容的优秀精神品质,这些都成为我后续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2012年退伍后,怀着报效家乡的心情回到了常德。我清醒认识到,只有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才能真正的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于是我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再次回到校园,我认真规划大学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学习上不懂就问,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在校期间就获得了建筑业土建施工员岗位证、高级测量员资格证。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充分发挥自己退役军人的作用,我通过竞选,担任了班长、系学生会宿管部部长等职务,积极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因工作出色,2013年10月荣获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014年6月,我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开始积累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实习期间参与湘雅常德医院项目建设,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技能成长奠定了基础。2015年6月毕业以来,我曾在湖南天鹰建设有限公司、常德经投集团、湖南宏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湖南赛科检测有限公司任职。建筑行业的工作,是枯燥、寂寞且辛苦的,但我耐住了寂寞,不怕苦、不怕累,秉持技能报国的决心,发扬劳模精神,长期奋斗在工程项目建设第一线,开展工程检测技术服务,目前参与了近30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检测工作。经过多年的磨砺,现已成长为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全能型技术人才。
建筑工程检测是为保障已建、在建、将建的建筑工程安全,在建设全过程中对与建筑物有关的地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建筑结构进行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直接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测的执行者,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以“严谨、科学、公平、公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待每一项检测任务。这不仅是专业的要求,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
扎实过硬的建筑工程检测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关键和基础,为了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我每年都参加建筑工程检测专项培训,积极向同事虚心请教,提升了理论和实践水平。工程检测工作,绝不能凭眼看、手摸就可以,要根据规范标准,用实实在在的检测数据来验证,以规范评定每一项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在一次检测中,某工地桩基静载试验,也就是测桩的承载力沉降量,在测到一半时候,检测设备上的曲线突然抖降,桩体也跟着有下沉,意味着可能发生断桩,桩头破裂等情况。施工负责人以为检测不合格,要求我网开一面,修改检测数据,出具合格检测报告,避免返工。但是我直接拒绝了。通过我仔细分析曲线数据,判定桩体下沉在可控范围,需进一步进行检测,无需返工。在我的指导下,施工人员挖开下沉的部位,发现是桩帽裂了导致的下沉。于是我重新组织了复检,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为施工单位节省了施工时间和费用,施工单位对我严谨、公正的工作态度交口称赞。
2018年至2020年,我在湖南赛科检测有限公司主攻工程项目专项节能检测,完成了常德卡乐星球配套项目、常德技师学院二期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等近20多个项目节能有关的检测任务,为常德市相关工程项目节能环保达标保驾护航。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现场气密性、各种拉拔、钻芯、室内环境、保温材料试验及检测,检测报告未出现任何差错,为公司完成项目检测收入200多万元。
2021年下半年,我参与创建湖南弘信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常德分公司并担任工程检测部主任。由于是新的、更高的起点,我开始学习主体结构、地基基础、市政道路、结构抽查、鉴定等新的检测内容,全面拓展检测技能。至今,在日常工作中我都能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积极探索施工新工艺,认真学习、锤炼专业技能、改进工程检测方法,坚持原则,努力践行、传承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积极为常德市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是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必须是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作为中国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普通一员,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自己有匠心、努力做匠人、更要做匠才。我将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
我相信,只要人人愿意在某一个领域刻苦钻研,都能成为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传承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添色添彩。愿我们把每一天当作是人生的最后一天,对待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精益求精,不留遗憾。让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永传承!
苦练专业技能 逐梦工匠之路
常德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
陈涛
我叫陈涛,出生于石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盲人,家境贫寒,从小在邻里乡亲的帮助接济中长大。2015年初中毕业后,来到了常德技师学院学习模具制造专业学习。在这里,我遇到了一生的良师益友,技能的引路人,通过老师们的悉心栽培,再加上自身的刻苦努力,我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并顺利留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当初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是出于学好一技之长,改变家庭贫穷的初衷。从入学之初就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技能,但长期单调重复的训练我产生了对所学专业产生了疑惑,思想开始开始滑坡,甚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隔三差五地抽时间单独与我沟通交流,使我意识到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人才,必须耐得住寂寞,只有通过无数次反复训练才能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可能打开通往工匠之路的大门。2017年,我到广州科尔公司参加实习培训,通过与专业大师的交流,我意识到所学专业的前景广阔,含金量高,大有可为,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扎扎实实的学好专业技能,要成为所学专业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此,我开始充分利用自己课余和寒暑假时间,待在实训室刻苦训练,严寒酷暑,大家都在玩耍时,我依然在实训室挥汗如雨,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在自己的努力下,我顺利进入系竞赛集训队,并荣获学院2017-2018年度一等奖学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师的引领,特别是在参加了多项国家、省级、市级技能竞赛,开拓视野之后,我慢慢意识到凭技改变家庭贫困只是个人的小梦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主动将个人的小梦想融入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为奋斗,才不负韶华,不负学校和老师的培养。
说到工匠精神,在我国古有木工祖师鲁班和桥梁专家李春,凭工匠精神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奇迹;今有“火药微雕”徐立平和“蛟龙两丝”顾秋亮,以大国工匠之魄力助中华民族九天揽月、深海探龙。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国家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我们青年人是国家技能人才队伍里的生力军,肩负着技能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个人获得了诸多荣誉,逐步成长为了一名技能型人才。在2018年度常德市“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中被推选为常德市“最美中职生”;2019年5月,获得“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8年考取工具钳工三级等级证书,熟练掌握了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十多种应用软件,能熟练操作西门子和法兰克系统进行数控加工。2017年获得湖南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南选拔赛荣获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三等奖。2018年获得湖南技能大赛第八届数控技能大赛湖南选拔赛荣获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项目二等奖;全国技能大赛第八届数控技能大赛荣获计算机程序设计员项目一等奖;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项目荣获二等奖;代表湖南省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原型制作项目获第13名。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原型制作项目获得第十名,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
作为一个曾经在小山村迷茫、彷徨的苦难孩子,是技能改变和成就了我,给了我自信,给了我一片展示自我的天空,让我的人生更加出彩。都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毕业时我坚定地选择留校任教。是学校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要用我所学,尽我所能,言传身教,激发学弟学妹们学习技能的热情,服务母校,报效祖国。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能人才,我坚信自己的选择,坚信“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工作,在工匠之路上逐梦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技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常德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
易颢桓
我叫易颢桓,常德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的一名专业教师。很庆幸生长于这个“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新时代,让我今天有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不怕大家笑话,别的小孩爱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就痴迷汽车维修的视频,觉得他们能把汽车上的各种问题解决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汽车维修工的梦想从小就扎根在心里,现如今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汽车“工匠”,通过技能,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要问我的“工匠”修炼之路上有什么经验,我有四个锦囊分享给大家。
锦囊一:兴趣是梦想的起点
2016年中考结束,我的分数达到高中线,经过和家人的商量,我放弃了这个机会,我认为选择来技师学院读书,学习汽车维修技术,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梦想。一开始父母并不支持,家境还算殷实,他们担心我吃不了做维修工的苦,但是他们看到我很坚持,对汽车维修有极大兴趣,也了解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最后选择支持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技能也能成才。只要有一份决心,十分准备,定能万般精彩!
锦囊二:坚持方可到达彼岸
成为新工匠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曾经面临过许多挫折,也怀疑过自己的决定,甚至想过放弃,但我始终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记得在学习发动机气门拆装时,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安装气门挺柱的锁片,每次都要弓着腰,用一个很小的一字起,安装这个锁片,但每次快安装好的时候,它又掉下来了,我只好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可结果还是这样,我气得直跺脚,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要不我放弃算了?不行,我得再坚持一下,再想想办法,于是我静下心来,突然想到用一些黄油抹在锁片内部,再尝试安装锁片,发现这样锁片就可以轻松地安上了。你看,不断尝试,不放弃,我们总能解决问题。同学们,具备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掌握了“工匠精神”的真谛。
锦囊三:苦练是成功的法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17年我入选汽车工程系竞赛集训队,在集训队的那段时间里,每天不是在拆装发动机,就是在摸索汽车电控原理,我反反复复重复着这些动作,忘记了周末和寒暑假,早上出门时,万家灯火还未亮,晚上回家时,只有点点星光作伴。我争分夺秒完成好每个动作,完成师傅给定的目标。要成为汽修工匠,必须有刻苦钻研的韧劲,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拆装发动机时,我尝试用五指一起拧螺帽,反复练习后,用时从原来的六分钟缩短到三分二十秒左右,且又快又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苦练,这也是我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取得第六名成绩的法宝之一。今天我将这套训练方法系统总结,教给了我的学生们。
锦囊四:勤学是成功的基石
作为一名汽车医生,必须具备望闻问切的本领,强大的内功作支撑,为此,我广读汽车电控资料,勤学总线传输,研究各车系电控原理,我发现,各车系的控制方式不同,但原理大相径庭。了解这些原理,为我今天敢接疑难杂症车辆增添了勇气和胆量。就在前不久,我和我的学生团队接手了一辆维修店退回车主的故障车,通过交流,我认为可以一搏,我仔细检查故障现象,查阅资料、检测数据,确定起动机主控回路完好的情况下,分析得出某个控制单元出现故障,向ECU发出了保护信号,导致发车指令发出后,执行器起动机不得电。理论分析如此,实际结果确实如此,更换ABS控制单元,车子活了,我甭提多高兴。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就要多积累,勤奋学习,这是你们以后取得成功的基础。
“身正为范,艺高为师”,今天的我,努力做少年工匠的表率。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只是角色,工匠路上的修炼还需要一直坚持,我身上也多了一份“用工匠的技艺和精神影响更多青年人”的使命。为此,我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在车安士修理厂担任技术总监一职,义务为修理工进行一系列培训和指导活动,积累了实战经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43年《创造宣言》的口号。新时代呼唤新工匠,新时代孕育新工匠,只要有梦,敢想,敢拼,敢闯,敢创,我坚信技能成就梦想,努力绽放光芒!
立创新潮头 做技艺传人
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教师
周思施
我是来自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青年教师周思施,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在这里结合我的成长经历,分享我在传承创新传统手工艺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我跟在座的大多数朋友一样出生于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沅有芷兮澧有兰”,在十来年的在湘求学过程期间,我感受着三湘四水的秀美多彩,同时也对湘楚文化激越而又有序、笃实而又灵动、浪漫而又实际的特质长期保持着好奇。我从传承与新生的角度进行非遗实用性探索,以常德代表性植物桃花、柳叶为灵感来源创作了非遗盘扣系列饰品“桃花灼灼”,作品获得2021湖南文化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湖南网络文创伴手礼设计大赛最佳创作奖2项省级奖项,并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3项。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用心体会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脚下成长的这片沃土是我们创新的源泉,生活的滋养能为我们注入创新的力量。
研究生一年级一次校内传统服饰系列讲座的机会,让我初遇传统旗袍,也认识了我的恩师——北京传统旗袍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史立萍老师。也许是受到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感召,亦或是折服于传统旗袍含蓄内敛的独特韵味,那天听完讲座之后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离开之前我向老师表达了我对传统旗袍的喜爱与渴望学习的决心,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样一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老师竟然是毫不犹豫的欣然允之。我想若不是因为坦诚面对心中热爱并且大胆表达,我一定会与这门手艺失之交臂。面对内心热爱,要不遗余力的去追求、去表达,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源于热爱,勇敢表达自己是迈入创新大门的第一步。
成为史老师工作室成员之一后,记得有一次老师要我帮她新做好的一件旗袍处理线头,我由于过度紧张给老师的新旗袍剪了一个小洞,当时的我内心无比的忐忑与自责,老师发现了我的反常之后,不是对我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以此为契机倾囊教授我此类问题出现后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去弥补,看到被我不小心操作造成的破损,被老师烫上的星点钻片修补的天衣无缝,我深刻感受到,犯错的过程有时也是尝试与创新的过程,变错误为培养创新思维的契机,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对比、突破,只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够让创造力永葆活力。
盘扣作为一种中式扣结原来是应用在传统旗袍中,其实已经淡出大众的视野,在经过系统的工艺学习、市场调研之后,我打破需求壁垒,设计研发了众多形态功能的盘扣饰品,如盘扣耳饰、胸针、汽车挂饰、装饰画等等。传承发展传统工艺,要“用”字引领,用,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用。了解和适应新的变化,传统工艺才能融入现代生活。要有关注时代需求变化、关注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变化的敏锐眼光,时代的需求是创新的动力。
作为传承的受益者,我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CCTV-1《家有传家宝》、CCTV-4《中华情》节目录制、旗袍作品参展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9年参与北京市国庆70周年系列游园活动。不断的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展现传统技艺的更多可能,并让我逐渐意识到,作为肩负振兴传统手工艺使命的年轻一代,我们不光要恪守传统技艺的继承,更是要让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如今我回到家乡湖南常德,传承的接力棒来到了我们的手中,在学院领导、系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作为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服装专业教师,我在课余组织开展“非遗进课堂之盘扣制作技艺”师生公益体验活动;寒暑假开设“传统手工旗袍、盘扣制作技艺”工作营多期,免费培训学生;带领学生参与湖南省首届都市文化旅游节活动;2021年下学期校迎春晚会上我与学生师生同台完成的服装表演节目《锦绣韶光——用服装讲好中国故事》。
这个时代,看见就是珍贵,我深以为然。在从教期间我看见仍有数量可观、更为年轻的一代对老手艺之精湛迷人抱以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传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活力,就像一群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恰如她们独自蓬勃的青春,这种光芒让我牵挂,也让我着迷。在当下文化空前纷繁的语境下,培养年轻人的前提是让年轻人看到继承传统的希望。作为教师,要把年轻人从对于传统古老陈旧的成见中解放出来,继而启发他们新的视角,激发他们新的创造力。
对于未来的传统手工艺与文化传承而言,我想说教是没有用的,振臂高呼要敬重传统、要慢下来、要踏踏实实做事,鲜有人会听,而必须落在实处。在一次次社会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手艺之美、文化之美、自身之美。所谓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存续,更是一种古老智慧和民族审美本源的绵延。所谓新工匠,正是以自身为载体,以传承为基点,以创新为手段,让传统技艺以鲜活的姿态活跃于当今的文化生活中。
扎根脚下沃土,伫立时代潮头,以一颗开放包容之心,紧扣传承,立意创新,你我都可以是未来的新工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