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行时】一针一线练巧手育慧心
“电视剧里看到的缝纫机,脚下呼呼踩,这台小机器不一样哦!”
“老师,我们今天做什么?可以自己设计一款布包吗?”
……
10月14日下午4时,武陵区第一小学缝纫社团如期开课。抢到缝纫社团课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坐进缝纫教室,充满好奇和期待。
缝纫社团开课了。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是家庭流行置办的“三大件”,随着时代发展,缝纫机淡出了人们视线。武陵区第一小学为丰富劳动教育载体,引导孩子从关注衣食住行开始热爱生活,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特意采购了一批电动缝纫机。与传统脚踩式缝纫机不同,电动缝纫机机身精致小巧,操作更加智能,它可以编辑直线、曲线和双向缝纫等针法,针距和下针速度均有档位可调,还有自动绣花朵图案和绣字母模式。
有了设备,专业师资不可少。去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刘煜老师被委任组建学校缝纫社团,近半年来,她一边从事美术教学,一边做小学生缝纫课程设计。今年秋季学期,社团如愿开课。刘煜介绍,第一堂课从认识机器开始,最重要的是教安全操作。第二堂课学习穿线,同时了解各种针法。当堂课是第三节,练基本功,在白纱布上缝直线。
老师手把手指导操作。
听老师讲授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后,孩子们穿好线、放下压脚、按下开始键。伸直胳膊拉紧布匹,稍显僵硬的动作,以及一行行歪歪扭扭的线条出炉,孩子们面面相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刘煜老师来鼓励:第一次上机的“作品”已经很好了,用心练,会越来越好的。
五年级的李海燕用尺子在布上画下线条,眯着眼将针压在线条的起点,她认真地告诉老师:“我想做一件婴儿衣服,因为妈妈怀孕了,我马上就要当姐姐了!”傅峻熙是社团里唯一的男生,琢磨着机器原理,总想来点技术突破,实施“针功夫”。四年级的黄佳煊是社团里年纪最小的女生,文静的她经常跟着心灵手巧的妈妈做一些手工,得知下堂课老师会准备漂亮花布一起做发圈时,嘴角微微扬起。
瞄准、把稳,练好基本功,李海燕的目标是做件婴儿衣服。
比比谁缝的线条直,社团成员展示当堂课的小成果。
除了缝纫社团课,学校还邀请了桃源木雕、桃源刺绣等“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授社团课。校长谢英说,当前物质条件充足、人工智能发展、社会服务便利,我们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这是教育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劳动教育不仅仅简单地让孩子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缝纫课上,孩子们缝制出各种物件,设计出不同的款式,从中体验缝纫之美,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是我们开设本门课的初衷。全面实施“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还开设了国际象棋、足球、无人机、交响乐、书法等60余门社团,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桃源刺绣传承人罗明华每周五下午进校园授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