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记常德市第五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徐晓丽
人物档案
徐晓丽,49岁,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常德市汉寿县坡头镇鸭子港中学教师。从事农村义务教育29年,她爱生如子,敬业奉献,被学生们称为“妈妈老师”,19年共把39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接到家中照顾。先后获得“汉寿县首届魅力老师”“第二届帅孟奇突出贡献奖”“常德市优秀教师”“常德市优秀班主任”“常德市道德模范”“湖南汀汀教师奖”“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徐晓丽老师近照。
今年的国庆长假,徐晓丽特别忙。除了接待前来探望她的往届学生,她还利用难得的假期,对班上的2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每个学期至少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是她对自己不成文的规定。
这位49岁的乡村教师,驻守乡村从教29年,从没有食言,但这份坚持也改变了她的生活。最近19年来,她的家里先后住进39名学生。对于学生们来说,她既是老师,也是妈妈。
“在我心里,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如果说教书是手段、是过程,那么育人是灵魂、是指针。”对自己的从教心得,徐晓丽如此表白。
徐晓丽的“妈妈经”
记者在第五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颁奖现场见到徐晓丽,她戴副眼镜,扎着马尾,身形消瘦。“我得赶紧回去,下午有课。”上午颁奖结束后,她来不及吃饭,便第一时间赶回学校。
鸭子港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它被长长的鸭子河包围。学校不大,几乎一眼就能看尽所有的布局:两栋五层楼的教学楼,几排平房。这些房子容纳了全校3个年级近800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周边十几个村。
徐晓丽的家,在学校宿舍4楼。这是一间不到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木门木窗,掉漆的书柜和书桌。两间卧室,其中一间并排放着两张床,是徐晓丽给学生们准备的房间。19年来,先后有39名学生住在这里。
一切要从2003年说起。这一年,从教10年的徐晓丽从鸭子港全护小学调到鸭子港中学。开学时,发现班上有名学生小东没来报到,她赶到学生家了解情况得知,孩子爸妈离婚多年,双方都重组了家庭,因无人照顾,小东便产生辍学的念头。
得知原委后,徐晓丽心里一酸,把小东接到了自己家里,一住就是3年。小东成了第一个住在她家的学生。
“最开始,仅仅是觉得孩子可怜。慢慢的,发现这样的方式很有效。”徐晓丽说,小镇的人以外出务工为主,不少孩子成为留守学生。她看在眼里,之后便坚持在每学期开学前,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这样就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我把一些条件特殊的孩子接到家里,和我同吃同住,陪伴着孩子们成长。”
说起自己的学生,徐晓丽如数家珍。
学生小敏,出生时父母就离异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敏刚读初一,奶奶就病逝了,小敏变得沉默寡言。徐晓丽家访时得知情况后,征得小敏爷爷的同意,把小敏接到家里住。在徐晓丽的呵护下,小敏成长为一个“阳光女孩”,顺利考上汉寿一中,高考考出553分的好成绩。
学生小蔡,父母离婚后跟着爸爸过,继母后来又生了个弟弟。感觉被忽略,她一度性格非常顽劣。住进家后,除了辅导学习,徐晓丽有空就找她谈心、教她整理家务等,小蔡一天天开朗明媚起来,成绩也直线上升。
学生小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人把他转到离家一百多里路远的徐晓丽班上。小凯平时住在寝室,一到双休日或假期,徐晓丽就将他接到家里住,改善生活,辅导学习。在她的精心照管下,小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汉寿一中,现在已研究生毕业。
“因为有学生住在家里,为了避免不良反应,我在课堂上要尤其注意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展现自己,找到自信。”徐晓丽说,这些在乡村长大的孩子需要被一视同仁地关注,才会不怕摔、不怕累,未来才有能力飞出去寻找更大的舞台。
“当好老师就行,何必还花这么多精力照顾学生生活呢?”对此,也会有人不理解,问她这么辛苦忙碌图个啥?她说:啥也不图,就是想尽己所能,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人。虽然辛苦,但觉得特别踏实,也特别有幸福感。
“这些年来,一到节假日,数我家里最热闹,学生们喜欢来看我。我一届一届送出去的学生,不管什么时候回来,都亲亲热热地叫我‘俆妈’。”说起这些,徐晓丽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徐晓丽的“老师经”
生活上,徐晓丽宅心仁厚,爱生如子。工作中,徐晓丽大胆创新,富有成效。
在学校,她是师生公认的教学能手。身兼数学、化学教学的她,是年级组长、理科教研组长。作为汉寿县数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培送教下乡专家成员、国培“送培到县”授课专家,不论工作多么繁重,她总能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熟悉徐晓丽的人都说,她每节课前都下足了功夫,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整体前行”在很多学校得到推广;倡导“运用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很多中学得到响应。这些年,她所教的学科总能在全县名列前茅。
“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认识。”从教将近30年,徐晓丽也有自己的思考:
从教的第一个十年,为了增强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她广泛求教,并创造性为其所用,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快乐、高效地学习。这个时期,在她的认知里:教师的天职是教学,教师需要有很高的学科素养、很强的教学能力、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的第二个十年,乡村留守儿童占据主流,优质生源严重流失。她感受得到他们内心的惶恐和焦虑。她需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用爱陪伴他们成长。她感悟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如果说教书是手段、是过程,那么育人是灵魂、是指针。
最近十年,乡村留守儿童居高不下,离异家庭的孩子增多,手机电脑的蓬勃兴起,令不少学生迷失自我,各种心理障碍不断增多。这时,仅仅有趣的课堂和爱的关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她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唤醒学生自我成长意识。她交付班级管理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建乡土文化课,让学生感受社会的爱、家乡的美、大自然的神奇、生命的可贵。这些让她认识到:教师的天职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而是激励、唤醒、鼓舞,帮助他们成为健康快乐、有远大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鸭子港中学,徐晓丽是许多年轻教师的师傅,她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受她的影响,一大批爱岗敬业的教学新星在鸭子港中学涌现,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中学,一跃成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学校连续多年出现学生回流潮。
甘守清贫育桃李,不负韶华春满园。扎根乡村29年,徐晓丽的生活是清贫而单调的重复,但她同时也收获了丰硕又深沉的果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