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教育动态>详细内容

【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⑤】公费师范生成“主渠道”: 既是历史性回归,又是历史性开始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2023-02-14 11:49 字体:【

编者按:日前,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之后,全国首个就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发布的省级重磅文件,标志着湖南吹响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集结号”。文件提出了20条重要举措,其中许多具有湖南特色,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湖南教育新闻网特别策划了“聚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月17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据记者了解,这是全国首个明确义务教育教师培养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省份。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公费师范生培养省份,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早已成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成为湖南乡村教育的骨干力量。随着《意见》的出台,公费师范生也将成为全省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这对于推进湖南教师队伍专业化,对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对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广受好评的公费师范生

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补充不力……这些曾困扰乡村教师队伍的难题,在湖南,10余年来,正因公费定向师范生政策而得到较为深刻的破解。

2006年,湖南在全国率先恢复公费师范教育,正式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后来逐步扩大到农村幼儿园教师、初中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中职专业课教师。

从此,公费定向师范生成为了湖南乡村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成为补充乡村教师队伍的主渠道,为教育帮扶、基层人才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形成了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湖南模式”。

按需招生、择优录取、公费培养、定向就业,这是湖南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最显著的特点。

多年来,湖南省属公费定向师范生招生计划由县市区提出,按需培养。所有考生依照志愿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同时学生与培养学校、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培养协议。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根据培养项目层次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但公费定向师范生毕业后需按照协议回生源所在地从教。

再通俗一点说就是“公费定向师范生从乡村来,也将回到乡村去”。

作为全国首个恢复公费师范教育的高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2021届履约任教的15008名公费师范生中,有13557人在乡镇以下学校从教,占比90.33%。在全省的14个市州、121个县,都能看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的身影。更令人欣喜地是,这些公费师范生大部分都成为了乡村学校的骨干。

截至2022年8月,经过16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湖南共有33所高校承担了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任务,招生人数从2006年的1000人扩大到目前的1万人以上。累计为全省乡村学校输送3.99万名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在读生规模达6.43万名。

“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富有激情和活力。”“骨干、引领、中坚力量。”公费定向师范生甫一下去,就因深厚的教育情怀、过硬的师范技能受到了各地的热烈欢迎。

早在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就对2011—2014年毕业的3577名公费定向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3255人受到县级以上奖励,占91%;335人成为所在学校校级或中层管理骨干。

让教师队伍回归“专业”

公费师范生给乡村教师队伍带来了显著的改变,那么对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是否也能带来积极的变化?

数十年来,舆论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要坚持教师来源由师范培养,另一种说法是教师来源要多样化。

近年来,教师来源确实不再单一。每年全国“教资”的报考大军中,非师范类专业的考生也越来越多。以2021年数据为例,非师范类专业考生便高达800万人,占了大头。

但事实证明,教师来源多样化,虽然拓宽了教师来源渠道,为教师队伍输入了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框架的人才,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较好地改变了“近亲繁殖”现象,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不少教育部门领导和一线校长、教师反映,非师范生专业能力、教育情怀、教育思想等普遍较为欠缺,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很多非师范生从教只是为了一份“工作”,缺乏终身从教的意愿,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同时,教师来源多样化浪潮,导致不少师范院校办成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的优质资源反而被稀释了,培养目标也逐渐模糊。现在的师范教育有着生源质量不高、专业情意不牢、就业机制不畅等问题。

这样看来,教师的多样性在增加的同时,教师队伍的专业性、纯粹性也在不断被稀释。

而纵观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历史,一定离不开一个词——中师生。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国家为缓解中小学教师缺乏的问题,选拔初中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学习3年后再分配到中小学任教。那个年代的中师生,几乎都是最拔尖的学生,按现在的话来说,中师生都是“学霸”。

这个模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按需选拔,择优录取,毕业分配。中师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中师生的培养模式让中师生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大放异彩,“十八般武艺精通”的中师生们一干就是几十年,成为了中小学教育的中流砥柱。

“一专多能,全学科全方位发展是中师培养最大的特色。”曾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的特级教师余宪是第一批中师生,当年余宪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师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学校不分系,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能满足小学各科教学之需的课程。

而现今的公费师范教育,具有与中等师范教育相似的制度安排,也能吸引到比较好的生源。它传承着中师教育的优秀传统,在此之上还叠加有现代师范教育的创新,更时刻保持着作为教师“预备役”的专业性、纯粹性。

为保证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质量,湖南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各培养学校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培养专业素养高、专业思想牢、专业情意深的当代师范生。省里明确规定,各培养学校必须按规定开设教师教育课程,并开足课时;要按课改要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等方面的教学;要加强教育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习实践专科不得少于6周,本科不得少于8周,实习成绩不合格的不能毕业。

据了解,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语数外等知识,音体美劳等课程也都要掌握。简笔画、三字一话等方面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此外,师德养成教育、各方协同培养机制、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双导师”制度等多方面的现代师范教育让公费师范生的教育情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得到新的提升。

因此,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或许能让教师队伍重新“回归”自身的专业性、纯粹性。毕竟每一位公费师范生从签下培养协议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自己的责任,他们作为教师的未来清晰且明确。

新格局带来新挑战

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是否有着更重要的使命?

当今,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早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格局的共识。那在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当下,关键在于加强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便是促进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手段,但这是一条从未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必定会经历种种挑战:

“一直以来,乡村定位都是公费师范生培育之锚向,那今后呢?”

“城市学校以后也实行公费师范生定向分配吗?”

“每年全省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大致为一万名左右,能满足全省义务教育的师资需求吗?”

“公费师范生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若因此扩大招生规模,财政能否负担?”

“其他类型的从事义务教育的师范生该怎么办?”

……

有关心自然有思考,有思考自然有探讨。

株洲市某县教育局一名干部向记者表示,面对公费师范生今后的数量需求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建立科学预测师资需求的长效机制,对区域内师范院校和高校师范专业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师资培养数量、结构和质量能最大程度契合地方需求。

而在财政这一问题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一名专家认为,是否可以将公费师范生享受免费学习待遇的权利由“进口控制”转为“出口控制”,即在入学时可以半免或者不免,但在其毕业后履行协议任教时,需退回其就读期间所交的所有学费、住宿费等。

另外,怀化市鹤城区一名小学教师表示,公费师范生之所以能成为反响良好的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是因为其生源质量十分优秀。今后若确定建立以公费师范生为主渠道的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机制,要牢牢把握住生源质量这一根本条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也将因此迈上一个新台阶。

公费师范生,以“公”冠之。这个“公”不仅仅是指由政府负责出资培育,其今后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更是要推进更公平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