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社】常德市郡德学校三棵树文学社
三棵树,乃郡园实景之银杏树,植于学子常聚之报告厅北,春来叶蕾次第,夏至绿意葱茏,秋来金光灿灿,冬至峭拔凌厉,亦为师生情之所系。
其中“三”字,蕴含深意:学校取其“众多”“周全”意,践行“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校取数字“三”所含万物本源之义,喻示学校是爱心、智慧、人格等的传导之源;《周易》中,“三”为卦爻三画,学校取数字“三”表天地人道之义,暗示学校是达成人与空间和谐共处之所。
其中“树”字,意指郡德学子如小苗,在园丁的守护和校园文化的浇灌中茁壮成长,终将成为参天大树、社会栋梁。“三棵树”一词,清雅脱俗,关联丰富,还赋予青少年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涵义,于是以此为文学社命名。
三棵树文学社现以学校语文组教师为主导,全体学生为主体,文学社社员为主创,力求给孩子们带来一片自由成长的土壤。在这里,郡园学子用笔墨挥洒天马行空的创意,用饱满的热情书写青春年华,在文学创作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珍惜
■常德市郡德学校七年级 刘茜子
“压着课本抄作业,考试时瞄一眼……”毕业离别在即,我走进教室,看见窗户上挂着各种颜色的气球,不禁五味杂陈。
“哎,我好舍不得,老师怎么还没来?”
“我也舍不得。再不来,我就要‘投诉’他了。”
听着同学们的话,我心想:大家平时说老师这不好那不好,现在还不是舍不得。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老师走进来笑着问:“同学们,有没有人不想看到我的?”“没有!”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接着,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贺卡、一个信封,让我们在贺卡上写下想说的话,并放进信封里,再打乱顺序让每人抽一个。我抽到了一张写着“想让时间定格在此刻”字样的贺卡,感觉找到了知音。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表演环节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老师一一上台道别。令我印象最深的或许是英语老师说的一句口号:“强国有你,复兴共行。”又或是数学老师令人催泪的话语:“孩子们,你们永远是最耀眼的星星。再过二十年,我们退休了,国家就交给你们啦!”……今后的春夏秋冬,我们不会在一起了。想到这里,大家的眼泪再也忍不住落下来,化作回忆,永久地埋藏在心里。
“哎呀,如今条件好着呢,想再聚还不容易吗?”回家后,爸爸看到我有点沮丧,安慰道。是啊,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为离别发什么愁呢?
2022年10月16日,大家纷纷将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的视频发到同学群里,并对昔日的老师说:“我们是初中生了,要关注国家大事了!”老师留言:“记住这个日子,这是毕业后我们第一次在群内欢聚,更重要的是要记住你们的责任!”
转眼又是一个开学季,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珍惜生命。
点评
本文通过毕业离别和同学群内欢聚的故事,展示了少年们对美丽校园的不舍,对恩师、同学的想念,以及对当下的思考。整篇文章语言活泼,体现了在繁荣平安的国度里,孩子们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
(指导老师:胡流丽)
过年
■常德市郡德学校八年级 吴迪恩
印象中,年从农历腊月前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着。
拿扫帚除尘是妈妈年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她时不时从角落里扫出遗失的乒乓球、购物的收据、弟弟没收好的积木……弟弟看到后,不嫌天冷地凉,趴在地板上为“宝物”的失而复得欢呼雀跃。
爷爷则忙着更重要的事。他喊来乡亲,准备好两指粗的麻绳和磨得锃亮的刀,踹开了偏屋的门。偏屋里,一头颇有灵性的肥猪正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想来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大人们都说,小孩是不能看杀年猪的。待到众人将五花大绑的肥猪吊在大木台架上,奶奶从灶上舀满一缸滚烫的开水后,我们这群看热闹的小孩就被驱赶回家。听着那尖锐刺耳的嚎叫,我们挤在门缝前却什么也瞄不到。等到门闩拉开,大人们都满脸笑意地提着猪肉散了。奶奶边擦地边念叨着:“这畜牲几天都不吃食了,只能杀了,唉……”爷爷提来沉重的液化气罐,把挂在侧屋房梁上的猪肉取下来,用火枪烘烤着。很快,肉香便随着滴落的油脂飘散出去,隔壁家的小孩都快被馋哭了。
忙碌中,旧年历转眼只剩下寥寥几张,不过亲朋好友倒是越聚越齐。吃晚饭时,长辈们围席而坐,高谈阔论,酒杯的碰撞声此起彼伏。爸爸笑着给舅爷爷、三姨奶敬酒,爷爷、奶奶与外婆、大姨夫相互嘘寒问暖,无论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火锅咕噜咕噜地冒泡,肉香飘至小孩子们的聚餐处。表弟、表妹随手从果盘里抓出一把“嘴碎儿”,嗑了一地的瓜子壳,魂儿都被勾进电视里了,父母好不容易抽空夹来的饭菜,还一筷子未动,满满当当地搁着。
过年时,爆竹声在村子里响个不停。弟弟颤巍巍地将点燃的一根香伸向烟花的引线,几次试探都不见动静,忽然明亮的火花喷涌而出,他顿时丢下香扭头就跑。年纪小的孩子躲在门边,见到炫彩烟花的那一刻,用双手捂耳大叫着冲进屋里……
走亲访友,在欢声笑语里,年就热热闹闹地过完了。
点评
小作者通过质朴的语言和选取典型场景,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灵魂,仿佛一杯泡好的绿茶,观之平常,闻之芳香,饮之回味悠长。
(指导老师:李虹呈)
为信念着色
■常德市郡德学校九年级 覃唐珂璇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题记
盛世将颓、临渊而侧的岁月里,曾有人身先士卒,扶大厦于将倾,诠释了真正的忧国忧民。而今虽然五风十雨、国泰民安,但我辈也当谨记“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血豪情,执国之手,与国偕长,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继续传承信念的光芒。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吾乘一叶扁舟,飘荡于华夏文明之河上,在近百年的河畔,却看到一片萧索与荒芜。卢沟桥的夜半硝烟;南京墙上的沉默弹孔;长津湖面的凄寒冰雪……无一不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辛酸回忆。但没有荆棘丛生,便不会有今天的花开遍地,历经了那段风起云涌的时代,祖国终于在滚滚浪沙中砥砺奋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崭露头角,在乱云飞渡的时代浪潮中踏浪前行,开辟出了一条名为“信念”的康庄大道。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我救了一代人,他们比我过得好就够了。”张桂梅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是啊,一代人过得比一代人好,这是一个老师最朴素的自白,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种子一旦埋下,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便是人民信念的根本、社会信念的注脚。而正在阳光哺育下的我们也应当张扬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意气,同时代的脚步一起,心怀信念,向遥远的“北海”跃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纵横凌云笔,燕赵涌春潮。起笔,即是世界眼光;落笔,便是时代标杆。时间不会说话,但鸭绿江边的小桥一定记得;岁月流淌不停,但从汶川废墟中拔地而起的新城一定记得。那些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舍生忘死以从之的热血与豪情,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援手与希望,是神州儿女刻在骨子里守望相助的信念与力量。
功业已成的乡里早已不是少年,鬓毛已衰的游子又何尝年少?唯一年轻的,就是依靠奋斗的信念、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对待生活的真诚。怀揣这份初心与信念,愿每个人都能走到梦想的彼岸。
点评
文章紧扣“为信念着色”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选取论据,覆盖面广,使得论证角度全面。且文章多处运用短句,读来铿锵有力,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指导老师:彭麟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