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封面推介 | 先生夜校——津市市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刊登于2023年《湖南教育》1220期
本刊记者:吴秀娟 唐炜逸 / 通讯员:谢辉 吕磊
何谓先生?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民间创立私学,推崇儒家文化,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先生;
民国时期,蔡元培、叶圣陶、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等一批先生大家,宛如一方方灯塔,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中坚守着先生风骨;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在常德津市,先生之风以另一种方式传扬开来。自2021年10月以来,津市市教育局深入探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创办“先生夜校”,以德铸魂、以教立业、以身示范,致力于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时代大先生。
提及创办“先生夜校”的缘起,津市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钟柯表示,“先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先生文化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年7月,钟柯接过接力棒,成为津市教育的“掌舵人”。梳理完县域教育的发展史后,他不禁陷入沉思,津市人口基数小,教育体量不大,但即便如此,津市教育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回眸过去,展望未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倾力回应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成为一道时代命题,摆在了津市教育人的面前。
2021年,津市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统筹部署县域教育改革发展,吹响教育教学质量提质增效的集结号。
何不以先生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县域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2021年10月11日,“先生夜校”应运而生——面向教育局机关干部、校长和骨干教师,津市市不定期开展师德讲座、专业论坛、外出访学等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一场“请您放心,兴教有我”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随即在津市市教育系统拉开帷幕。一方面,号召广大教师向先生致敬,传承先生之风,并面向全体教师听取关于先生文化的看法,将新时代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融入先生文化,并总结提炼出“崇德向善、励学敦行、家国一体、追求卓越”的先生文化;另一方面,搭建互动平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习、“讲先生故事,学先生文章,传先生风骨”体验活动、“千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等,进行集体讨论、专题分享,营造教师学习先生文化的热潮。
“先生,首先要是一个大写的人。”在津市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杜君看来,培根铸魂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以先生文化引领立德树人新风尚,教师当以德铸魂,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的大先生。
甘甜,津市市第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其家庭被授予第十三届“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2015年,被遴选为湖南省小学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的甘甜,获得赴北京学习培训的机会。结业时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甘甜自告奋勇与北京的名师同课异构,她凭借娴熟的课堂教学功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还来不及享受这份成功的喜悦,电话那头,坏消息传来——甘甜的丈夫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闻讯后,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津市。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70多天后,昏迷的丈夫才睁开了眼睛。
一边是重病在床的丈夫,一边是身为副校长兼学科教师的责任,甘甜左右为难。她和丈夫商议请假之事,丈夫深知妻子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语速缓慢却坚定地说:“别请假,你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你。要相信我,我自己能行。”
就这样,在此后长达近3年的康复治疗中,甘甜没有耽误一天工作。同事建议她暂时离开管理岗位,去教几节轻松的课,她婉拒了。白天,甘甜“狠心”将丈夫丢在医院,转身投入班级教学和学校管理中;下班后,她匆匆赶到医院,悉心照料丈夫。1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奔波在学校、医院和家的三点一线上。医院的小板凳成了她备课的桌子,走廊成了她看书学习的地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甘甜的丈夫已康复如初,她所带领的津市市第二小学也取得了不错的办学成绩。回首来时路,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常德市市级学科带头人、治校管理的“行家里手”,甘甜用她的肩膀扛起了学校与家庭的双重责任。
“教师要做学生的先生,理当身体力行做学生近在身边的榜样,这便是最好的‘教科书’。”这是甘甜对“先生”二字的行与思。
正如钟柯所言,甘甜是与先生文化同频共振的教师代表,是以德铸魂的师者典范。在这片土地之上,还有千千万万个深耕在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在自己的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用心用情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先生夜校”,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朱德文,津市市第一中学教师伍红帅,原津市市第一小学校长薛开元,毛里湖镇保河堤中学教师龚峰等优秀代表走进课堂,讲述他们对“师德”二字的理解,以典型树德的方式激励更多的人一路同行。
将行业楷模请进来的同时,津市市教育局还组织夜校学员深入寻访“故事教师”麻小娟、“沅水童声”郭云兵等先进教师典型,走进丁玲、翦伯赞等先生故居,感受先生风骨,厚植教育情怀。
如果说典型树德是用榜样的力量弘扬“先生夜校”以德铸魂的正能量,那么规则立德则是以“立规矩”的方式,提醒教师守住为人师表的道德底线。
“先生夜校”始终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一方面,在夜校课堂开展“师德必修课”系列课程,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文件汇编成册,号召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提高法治素养、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以现实案例警示人,将教育部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作为防范警示线,提醒广大教师引以为鉴,吸取教训,树牢规则意识,坚守师德底线。
一年多来,津市市教育系统用好用活“先生夜校”平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全系统大力开展教师“吃空饷”整治行动,共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51人;对津市市第一中学提出三年振兴计划,推进改革举措,竞聘分流10人,编制消超20人,整肃教师队伍作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2021年12月,一纸《津市市业务校长能力大赛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市教育系统的微信工作群里炸开了锅。
业务副校长也要“考试”?平日里忙于日常事务的治校管理者,还得重新做回“学生”。
课堂教学、评课及业务管理问题答辩是业务副校长能力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津市市中小学校的18名业务副校长而言,这不是一份“选答题”,而是一份“必答题”。
津市市德雅中学副校长曹敏,尽管有着多年治校管理经验,但面对这样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考试”,他丝毫不敢松懈。“在这个岗位上的,大多是全市教育系统的精兵强将,‘阵容’不可小觑。而且,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战斗’,还关乎所在学校的荣誉。”曹敏说。
业务管理问题答辩环节,参赛选手需围绕“‘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做好提质工作”“校本培训怎样为教学提质服务”“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常规管理”等话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阐述,答辩限时6分钟。
其实,“备战”的过程,也是业务副校长对自身治校管理工作再审视、再思考的过程。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学校,实施‘双减’政策,我们应回归教育本身,打出提质增效的组合拳。”曹敏在答辩会上侃侃而谈,“在德雅中学的日常管理中,我注重教研先行,夯实校本教研,助力教学提质;聚焦课堂,探索雅致课堂,发挥课堂实效;破除顽疾,抓实教学常规,落实常规增效……”
面对评委的提问,曹敏同样对答如流。这“黄金6分钟”精彩呈现的背后,是他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悉心梳理。
“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特别关注校长这一‘关键少数’群体,尽己所能地为他们打开教育视野,提供成长平台。”津市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华告诉记者,为提升校长的治校管理能力,津市市充分发挥“先生夜校”这一学习、实践、交流平台的作用,邀请多位教育专家和优秀校长进行专题讲座,开阔管理视野;开辟“校长论坛”,“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双减’背景下的教研管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等话题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带领校长参观走访省内外名校,增长管理见识。与此同时,津市市还将国培、省培计划融入“先生夜校”平台,暑假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与行政管理人员前往长沙和各大知名高校开展培训,互相交流学习,全面提升校长的业务素养、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此外,为加大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津市市教育局还针对局机关35岁以下、学校3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干部教师,建立局领导与青年干部教师结对帮带机制,共结对帮带32名青年干部教师。通过跟班学习、参与“先生夜校”培训、局领导每月点对点帮带等形式,促进青年干部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及管理业务,适应岗位工作,实现快速成长。
在提高行政干部管理能力的同时,“先生夜校”还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让以教立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津市市第三中学90后物理教师王光国,从2018年初执教到现在,已褪去了初出茅庐的青涩与稚嫩,成长为一名教学骨干。他将这些成长与转变归结于“先生夜校”,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
2022年4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出台。就物理学科来说,这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如何从真实情境出发,以实验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新课标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验设施、实验器材本就薄弱的农村学校,实验教学如何落地?尽管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日常教学中还是展示实验多、学生动手实践少,实验教学究竟怎样实现“提质升级”?……正当王光国困惑之际,津市市教育局以“先生夜校”为平台,组织开展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研讨。
“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王光国这样形容这场教学研讨。在聆听教学名师对新课标的专业解读后,他还自告奋勇走上研讨课的舞台,带来一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实验教学展示课。
细细算来,这还是王光国第一次在全市物理教师面前“亮相”。毕竟站讲台的年头不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构思教学设计、设置实验环节、寻找实验器材、与同行交流探讨……无一不投入大量精力。正是凭着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王光国顺利完成课堂展示。探讨时,台下的教师各抒己见,有的竖起大拇指为他的奇思妙想“点赞”,也有的直言不讳地指出不足之处,但对王光国而言,这都是成长的见证,让他对实验教学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针对新课标学科能力建设要求开展专业化培训,邀请教育专家就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果等进行授课指导,开展教师交流研讨,是“先生夜校”培养教师学科知识及专业素养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津市市教育局还创办教师论坛,鼓励教师上台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学习心得,将学生课堂搬进“先生夜校”讲堂,把“先生夜校”打造成教育一线课堂。以青年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沙龙、名师讲座、青年教师大讨论等活动,则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按下了“快进键”。
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津市市教育系统还以“先生夜校”为平台,深入开展“大培训、大研学、大比武”活动。在这里,不仅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要参加类似的“考试”。教师微课大赛、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幼儿园能手竞赛和全学段教师比武等竞赛活动成为津市教育的寻常景致。如此一来,全市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他们对待日常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更是不敢懈怠。一年多来,各种线上线下学习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筑牢了专业发展的根基。
一枝独秀不是春。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一批教师乃至全市教师队伍共同成长,才是“先生夜校”的关键所在。
“我们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坊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孵化器’作用,鼓励他们以身示范、以点带面,最终实现‘研究一类,成长一批,带动一群’的目标,助力教师队伍成长。”据津市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忠明介绍,2022年,全市成立了10个名师工作坊,遴选10名骨干教师作为各工作坊的“领头羊”,坚持以专业为引领,以研修促提升,带动10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共同成长。
研什么,怎么研,才能既让教师有所成长,又能给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呢?
“我们申报了省级课题‘自主游戏融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的实践研究’,借助名师工作坊这一平台,以教研助力教师成长。”津市市火花幼儿园园长周颖文说道。
目前,津市市唯一一个学前教育阶段的名师工作坊设在了火花幼儿园。作为坊主的周颖文在申报名师工作坊时,就将目光聚焦在了园所推广已久的安吉游戏上,并将研究主题确定为“安吉游戏在津市市幼儿园的推广实践”。
“要把游戏真正还给孩子!”在周颖文看来,选择幼儿喜欢、自主、符合幼儿天性的游戏方式,是园所开展“真游戏”、促进“真发展”的关键。
以往,一些幼儿园在组织开展园所活动时,游戏玩什么、跟谁玩、怎么玩,都是由教师提前设定好的,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高控”下的游戏。而安吉游戏则将游戏选择权交给孩子,由他们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玩法,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并突破自己能力的极限,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培养勇敢、互助的良好品质。
“这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完成观念的转变,从游戏的‘操控者’变成‘观察者’。”火花幼儿园园长助理毛丽君坦言,刚开始加大力度推广安吉游戏时,一些教师看到孩子没有完成游戏目标时,总会下意识地去干涉。
为了加强学员对安吉游戏的认知,周颖文安吉游戏工作坊将研修分成游戏前的学习与准备、游戏中的观察与支持、游戏后的分享与反思三个阶段,不定期组织学员开展集中研修活动。
2023年2月2日,该工作坊开展了“读游戏、说故事、话成长”自主游戏故事分享活动,对阶段性经验进行了梳理。
“安吉梯对于小班第一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游戏。他们从游戏初体验时的胆怯到勇敢面对、大胆挑战,从遇到困难的不知所措到迎难而上解决问题,从不会游戏到自主游戏,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小班组教师傅婷婷表示。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初步尝试到后面的越玩越起劲、难度不断升级,实现了在玩之中不断尝试、不断思考,在玩中进步,教师亦是如此。”在中班组教师周南希看来,教师做好“弹唱说跳画”五项基本功的同时,更要读懂孩子,学会观察、支持他们,在观察中实现自我提升,与孩子共同成长。
以专业为引领,以研修促提升,还体现在名师工作坊让很多学员实现了从“一个人研所有课”向“一群人磨一堂课”的转变。
“导入阶段仅播放舞蹈视频,无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难以有效调动其积极性。”
“课件设计可去掉多余的元素,让主题更醒目。”
…………
这一幕讨论发生在2022年11月底,德雅中学的教室里,程学琼·万杨艺术名师工作坊的学员齐聚一堂,正在为音乐舞蹈教师印诗婕磨课。
“前后共经历了好几次线上线下集体磨课,感觉自己对这堂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印诗婕告诉记者,她当时报名了常德市音乐教师比武,选取《红色娘子军》一课中的《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这一片段参赛。
起初,印诗婕选择在教学导入环节播放西方芭蕾舞视频片段,结合西方芭蕾舞元素,对中国芭蕾舞进行赏析,但多次磨课后,她发现这一设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何不改为自己跳舞,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身为音乐舞蹈教师的坊主万杨给出了建议。在万杨看来,印诗婕所选用的是中国古典音乐配曲,与西方芭蕾舞不契合,且印诗婕是西南大学舞蹈学专业毕业,若根据音乐自己跳一段舞,既能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也能展示自身的素养。
与此同时,作为美术教师的德雅中学副校长程学琼也从课件设计、衣着服装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群策群力”,印诗婕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也凭着优异的表现获得常德市音乐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
不仅是城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坊还打破了城乡校际壁垒,让农村教师也能感受到成长“加速度”。
“加入名师工作坊,让我有了家的温暖与归属感,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胡瀚文是新洲镇中心学校的美术教师,学校规模不大,艺术教师相对较少,交流也不多。
一次,胡瀚文参加津市市教学比武,要上公开课。在确定选用《皮影戏》这一课后,胡瀚文将所做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发到了名师工作坊群里,在工作坊学员们的帮助下,不断进行完善。
“津市市襄阳街街道有一位老人家,叫王自力。他从事皮影艺术工作几十年,你可以去和他交流一下,如果能拍一些照片,甚至能借到一些皮影道具当教具,拓展部分将更加完善。”程学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胡瀚文第一时间找到王自力。在得知来意后,王自力不仅向他介绍皮影戏的历史和实物道具,还借给他好几个皮影道具当教具。这一拓展令课堂增色不少,最后这堂公开课获评二等奖。
“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了,我们下一阶段除了对学员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打磨,还将组织大家就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进行学习研讨。”身为坊主的程学琼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了规划,除不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外,她还计划邀请省、市级相关科目教研员前来指导,并鼓励坊员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比赛,并尽己所能给予技术支持。
“让越来越多的教师成长为‘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推动津市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提及“先生夜校”未来的发展目标,钟柯如是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