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教育动态>详细内容

【我的文学社】常德市第一中学三月文学社

来源:常德晚报 2023-03-22 09:14 字体:【

编者按  

文学点燃生命,社团塑养性情。为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近些年来,常德市各学校纷纷组建文学社,引领更多学子驰骋在文学的海洋里。你看,文学社成员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别开生面地揭示思想中的风起云涌;用自然真挚的文字,行云流水地讲述生活中的追梦故事;用灵动细腻的表达,挥洒自如地展现充满激情的写作才华…… 

常德市第一中学三月文学社简介

常德市第一中学三月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3月15日,由语文特级教师汤登仲创办,出版社刊《三月》。社名来源于创办的时间正好是象征春天、富有生机的三月。首任社长李予湘同学在发刊词中写道:“三月是阳光,流淌在树梢草尖,吟唱着温暖的晨曲;三月是希望,播种在春天的原野,期待着金色的梦幻……”

1996年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团,1997年、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文学社团,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十佳百优社团,2017年被评为首批“湖南省明星社团”之一,2019年正式加入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

社刊编辑宗旨是:写身边事,说心中话,抒真情感,创新文风。三月文学社创立28年来,共出版社刊34期。

有赖于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文学幼芽在这里萌生,花开满园,香溢大江南北;园丁们用夜灯下的耕耘,把青丝熬成白发,喜看一届届学生茁壮成长——社长李予湘、彭錞,副社长徐雅菲考入北大,社员谢玉凤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社员们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

三月,充满生机和希望;三月,是启程的季节;三月,也是成长的平台。我们从三月出发,走向未来!

□文学社指导老师 董丽芳

百廿悠悠 银杏情长

□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二532班 陈依睿

百廿,还是更久?它萌芽、抽枝、结果。风吹雨打,秋去春来,它曾经历过意气风发的飞速拔高,但最后,它站在校园里暗暗地吸收营养,静谧地踏着时光的脉搏,叶枯叶荣,生生不息。

如果银杏有耳,它或许听见过百年前的呐喊。百年前,山河凋敝,民不聊生,那嘶哑的哭号是否亦深深震颤了它的心?那年,杏叶枯黄,雨雾茫茫,泥水盖过了飘零的叶,血色浸染了杏叶的黄。血色加上黄色是什么颜色?是雨水淋不掉、泪水也冲不走的中国红!在那漂泊不定的年代,青年们的呐喊响彻中华大地。他们议定抗日行动,在风口浪尖挺身而出。看着他们沉稳果敢的举止,你似乎不能将他们与稚气未脱的面容联系起来,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向你证实了中国人的骨气和血性。银杏飘飘,寄寓着百年以来对这块土地深沉的爱意与思念,我们带着满心的崇敬注视着这棵树。

如果银杏有目,它是否也在长久地注视着这个校园?如是这般,它一定看到了每位学子眼中耀动着的光芒。不论是口中叨念着雄心壮志,还是大声嚷嚷着“摆烂”,都只是用以抒发心中澎湃情思的一种方式。他们从这里启航,然后散播在世界各地。他们注定不会在这停留,只有一棵银杏树映在了他们的心里,伴随他们一起飞向远方。

我曾无数次站立在这棵银杏树扎根的土地上。面对它,我因小小的成功而膨胀的心,或是因微小的挫折而愁苦的心,都一并抹去,只留余跨越时间长河而震颤失神的敬意。你站在这里,耳边是热血沸腾的呼号呐喊,眼前是意气风发的优秀学子,又怎么会拘泥于生活而不去唱响生命的赞歌呢?你抬头,枝干繁茂的银杏也安祥静谧地回望你,遮盖了天日,只留下平和与安定,这是一所学校历经沧桑蕴含历史厚度的坚定。它用银杏叶吻你,低声轻语:“尽管向前,去找寻属于你的光耀。”

百廿悠悠,银杏情长。

点评

世人皆知草木本无情,诗人却说“草木本有心”。与草木对话,实则是与伴草木成长的自然对话,与被草木见证的历史对话,和草木所生长的现世对话。作者此文,既思接千载,又立足现在,融心于百年银杏,寄情于百廿校园,感受于自我成长,捧出一颗真心,酿出一段真情。一棵参天银杏,承载了一所学校百年的育人时光,学子用明眸观赏,用诚笔书写,每一个文字都照见一段令人心动的时光。

(指导老师:彭岚)

品辛词之“辛”

□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508班 伍越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中国历史上不乏政人、武人、词人,但其中既是政人、武人,又是词人的最具代表性人物,无疑是辛弃疾。

辛弃疾虽为宋国人,却自幼生长在敌人的占领区,亲眼目睹了同胞们是如何在金人统治下屈辱生活着。作为武将,他只带50名勇士夜闯金军大营,捆走杀害大哥耿京的叛徒,且毫发无伤全身而退。身处金国的沦陷区,他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得不错的官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忘不了自己身为宋人,忘不了身处沦陷区人们的苦难和血泪。这种辛辣的滋味无时无刻地鞭打着他,也铸就了他的词魂,于是便有了“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

辛弃疾不只是一名沙场武将,更是一名爱国豪士。南归后,他失去了作战的机会,金戈铁马、血染沙场,一切都成了泡沫,只能在纸上笔走龙蛇,留下一声声响彻天际的呼喊。“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即使隔着近千年,他的悲切也能穿过千古深深地击中我们的心。

作为爱国臣子,他上书过《美芹十论》《九议》等著名的治国方略,也发出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唱。虽然时运多艰让他的才华无法尽展,报国宏愿在岁月中蹉跎,他仍心有复国愿。梁衡曾评价他:“辛弃疾名弃疾,但他从小习武,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身为武人不能“沙场秋点兵”,身为政人只能叹息“君恩重,教且种芙蓉”,这是梦想被现实一次次所戳破发出的声响,是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叹息。他的词不是用墨写的,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他在《菩萨蛮》中写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时他似乎明白自己是无法改变时代之势,于是越发显得沉郁。在《永遇乐》中,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这“辛”字是艰辛、酸辛、悲辛、辛辣,他不是被闲置,就是如走马灯般被调动。在晚年,他终于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谁又知道他从“西风塞马”蜕变成“无人会,登临意”的悲辛呢?

辛弃疾由武从文,再由文从政,他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着,在被用或被弃中煎熬着。对国家,他有一颗比天大、比火热的心。王国维说:“诗人之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对于辛弃疾来说,“内”是个人豪志,而“外”是家国情怀。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被扔进冷水中淬火。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爱恨的纠缠,感情的浇铸,烈火的洗礼,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如滚烫的岩浆在他胸中翻涌。既然不能平息,那就将这股能量全部注入他的诗,这才在北宋、南宋三百年动荡之间产生了这么一个“辛”弃疾。

点评

文章构思精巧,借“辛弃疾”之“辛”勾连全文,既扣住了作者姓氏,又深刻挖掘出辛词之内蕴,布局精当,一代爱国词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老师:李晶)

外婆口中的夏天

□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一534班 聂姣

是八点钟的清汤面

是九点钟的莲子羹

是坐在电视机前

边看边唠叨的你和我

是铺在床前的泡沫垫

是每年都要被拿出来的漫画书

是即使正午也不累

一直打打闹闹的你和我

是温度极低的空调

是永远塞满冰棍的冰箱

是放着空调不吹、忍着蚊虫叮咬

也要看屋外晚霞的你和我

是一直吵吵闹闹的夏天

是无法安心干活的夏天

是每年无比期待的夏天

也是再也回不去的夏天 

点评

 这首小诗清新俏皮又满含深情,看似随手拈来的几个细节,却能轻易勾勒出儿时的美好:外婆边看着我们打闹边做着莲子羮,小姐妹趴在泡沫垫上看漫画,我吃着冰棍看晚霞……进入高中,学业压力陡增,那些画面成了作者心心念念的夏天,成了外婆口中时时唠叨的夏天。

(指导老师:夏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