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常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办法》的通知

阅读次数:
字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管理区宣教局,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局,市直有关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乡村教师培训指南》(教师厅〔2016〕1号)、《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湘政办发〔2015〕114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意见》(湘教发〔2016〕47号)等文件精神,深化教师培训改革,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共成长”的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教师研修机制,我们制定了《常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常德市教育局                   

常德市财政局                    

2016年11月25日                



常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乡村教师培训指南》(教师厅〔2016〕1号)、省政府关于《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湘政办发〔2015〕114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意见》(湘教发〔2016〕47号)等文件精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共成长”的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教师研修机制,现就我市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提出以下实施办法:

  一、教师工作坊的建立

  教师工作坊研修是借助网络研修平台,依托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组建工作坊,带动一定区域内某一学科(领域)的全体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的教师研修方式。

  1.按照“省级做示范、市县两级促全员、重点在乡村”的基本思路,建设省、市、县三级教师工作坊。“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建设各级各类教师工作坊500个左右,引领全市4万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基本实现全学段、全学科(领域)、全员覆盖。其中,推荐申报省级示范性名师工作坊15个左右、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坊30个(以高中教师为主体)左右、县市区教师工作坊450个左右。

  2.教师工作坊主的确定

   (1)教师工作坊主申请:由符合条件的教师本人申请,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向所在县(市、区)教育局申报。

   (2)逐级推荐:由申请人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对报送的推荐人选进行初审,根据教师工作坊要求以及当地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组织撰写推荐意见。省级示范性名师工作坊由市教育局遴选推荐。

   (3)评选认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申请和各级组织的推荐意见进行遴选确认。由省、市、县教育局分别评审、确定省级示范性名师工作坊、市级名师工作坊、县级教师工作坊主人选,并将通过拟成立命名的教师工作坊主的名单在相关教育网站上公布。同时公布教师工作坊主助手(小组长)招聘启事。

  3.招聘教师工作坊主助手(小组长)

   (1)报名申请:报名对象为受各级表彰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拔尖人才及单位推荐的有发展潜力的年龄为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教师。经学校及县(市、区)教育局同意后自主选择相关教师工作坊并向坊主报名申请。

   (2)招聘人员:教师工作坊主对报名对象进行考察,主要考察报名对象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与培养潜能,从中选聘若干名人选报认定机关审核。经认定机关审核后,确定各级教师工作坊主及组成人员。

  4.挂牌工作: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正式以教师工作坊主的姓名命名教师工作坊并挂牌。教师工作坊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工作。

  二、教师工作坊主的条件

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各教师工作坊的学科指导专家和坊主应是我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从在职在岗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级“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及国家和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高级教师评委库专家中遴选产生。市级及以上名师教师工作坊主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乐于从事教师工作坊研修工作,且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

  2.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幼儿园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3.具有高级教师职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富有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实施新课程实验方面起带头、示范作用,在教育界有较高的声望。

  4.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任现职以来主持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立项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市级立项的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省级立项的结题评选为“良好”以上等次;且近5年来至少2篇以上有较高水平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在公开发行的CN刊物上发表。

  5.积极承担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培养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成绩显著。任现职以来,所指导、培养的青年教师中至少有3人获得县(市、区)以上(含县级)表彰,或获市级以上(含市级)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并取得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

  6.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能够在线主持远程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在线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咨询和网络研修。

  7.身心健康。男教师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内,女教师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内。

  三、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

坚持以提升教师培训和研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综合改革,探索“互联网+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新模式。

  1.整合平台。基于工作坊研修特点和统一管理的需要,全省统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www.hnteacher.net),建设教师工作坊研修平台。工作坊研修平台设置“个人空间——工作坊——学校社区——研修社区”四级研修功能,与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学分)管理系统、名师名校长网络平台无缝对接,并逐步向移动终端发展,便于泛在学习、统一管理、互动交流和发展评价。

  2.建设团队。以教师工作坊坊主为核心,建设主持人团队。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主持人团队一般由学科指导专家、坊主和坊主助手(小组长)等组成。各教师工作坊的学科指导专家和坊主应是我市或区域内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坊主助手(小组长)根据研修需要,由坊主从研修学员中选定;学科指导专家原则上由市、县级教研员组成。

  3.精选课程。课程以师德师风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为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提供培训课程“菜单”,供培训机构、工作坊主持人和参训学员根据研修需要选定。市教育行政部门拟组织本地名优教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建立本土化的区域和学校资源库。鼓励工作坊主持人对研修过程中生成的优秀成果进行遴选、整理、加工、提炼,建立培训资源库。

  4.自主选学。实行主持人指导下的团队和个人自主选学机制。根据“国培”“省培”“市培”年度计划,每年选择一个培训项目作为工作坊全体成员共同研修项目。同时,工作坊的成员可以从全省培训课程“菜单”中自主选择培训课程,满足自身个性化专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按需施训”。教师工作坊研修尽量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同步,以教学指导、资源共享、问题研讨、成果展示为主,切实帮助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有条件的工作坊可以预设研修主题,结合教学进度,开展系统研修活动。

  5.混合研修。工作坊研修将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以主题研修为主,确保研修针对性;围绕研修主题,将网络研修、集中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学用结合,确保研修实效性。每个工作坊每一项目周期的研修,省级示范性名师工作坊须开展7天以上集中面授,市级教师工作坊须开展5天以上集中研修,县市区教师工作坊须开展4天以上集中研修。主题研修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预设研修主题,主要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微型讲座、课题研究指导和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开展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常规研修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等方式,由工作坊主持人对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推动教师学以致用、即学即用。

  四、教师工作坊的职责

  1.工作坊研修组织单位职责:①科学制定所承担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线下实践有机结合;②组建高水平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切实做好工作坊研修指导工作;③加强开坊、用坊、评坊等各个研修环节的过程性监管,做好学员基本信息收集、核实、督促上网研修等基础性工作;④集中面授阶段,注重学员上网实际操作;⑤根据研修项目预设、遴选合适的课程资源,必须提供本院校(机构)核心的、有特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服务于学员网络研修。

  2.工作坊主持人职责

  (1)坊主职责:①认真参加示范性工作坊研修,切实提升工作坊主持人能力;②制定教师工作坊研修方案,选定预设性课程资源,提供适宜于本学科(领域)研讨的个性化课程资源;③组建坊内学习小组,建立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④组织开展主题式研修,解决研修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⑤组织开展常规研修,对工作坊研修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⑥指导本坊学员形成实践成果,提炼、汇聚、加工优秀成果;⑦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做好本坊学员的监管评估工作;⑧及时发掘“好小组、好学员、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的宣传推广。

  (2)学科指导专家职责:①主要负责学科(领域)教学理论指导,拓展研修学员的学术视野;②参与指导工作坊研修课程的设计,协助提供相关学科(领域)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提炼生成研修成果;③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并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研究学员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引领骨干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3)坊主助手(小组长)职责:①协助坊主督促学员完善个人信息,对于未上线学员、信息不全学员进行督促,确保每个学员上网研修;②督促学员按照研修进度参与各类研修活动,按照考核要求完成相关任务;③协助坊主批阅学员提交的各种作业、教学成果,并推荐优秀作业、优秀活动成果、优秀研修日志、优秀资源,帮助坊主点评学员研修成果;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配合开展学习小组竞赛评比活动;⑤指导小组开展线上和线下的研修活动,参与评选年度优秀学员。

  3.学员职责:①根据工作坊研修方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②认真参加主题研修,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③积极参加常规研修,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工作;④有效利用工作坊,养成网络学习习惯;⑤树立分享、交流、合作学习意识,有效融入学习共同体;⑥学以致用,完成研修实践任务,提交培训成果,包括原创性的研修心得、研修日志、研修随笔、研修反思、研修论文、微课例(教学课例、教育案例、管理案例)等。

  4.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①根据教育部和省厅要求,制定本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规划和实施方案;②完善工作坊研修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③遴选市县两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将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工作坊,组建教师工作坊;④根据培训规划和职责分工安排培训所需经费;⑤规划并组织开展教师工作坊研修,切实做好参培教师的报名审核工作,每位教师一年内只参加一个工作坊研修,同一位教师三年内原则上不重复参加同类其他工作坊研修;⑥做好工作坊研修本地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工作;⑦做好本地教师工作坊、参培教师和培训任务承担机构的监管评估工作;⑧及时发掘“好工作坊、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的宣传推广。

  五、教师工作坊的管理

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保障研修经费,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激励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1.加强教师工作坊的组织领导。为了加强教师工作坊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教师培训与师范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教科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常德市教师工作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师培训与师范教育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教师工作坊”遴选、认定、管理等工作;人事科负责教师工作坊坊主、主持人晋升、使用等工作;教科院负责学科专家选派、教师工作坊指导、考核等工作;计财科负责教师工作坊经费保障等工作。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研修组织机构、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学员必须各司其责,通力合作,确保工作坊研修取得实效。

  2.加强教师工作坊的考核管理。教师工作坊原则上以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市教育局将制订《常德市教师工作坊管理办法》,教师工作坊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有关评估标准对教师工作坊的工作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实行过程性评价淘汰制,对考核不合格者将予以摘牌停止运行。每个工作周期结束后,考核合格的教师工作坊可进行新一轮的申报工作,并优先推荐申报上一级教师工作坊。

教师工作坊成员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一次,主要由其教师工作坊主负责,考核情况应及时报市教师工作坊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考核不合格者将取消其资格,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坊。

    3.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多渠道筹措并保障各级各类教师工作坊研修经费。省级示范性名师工作坊奖补经费由省里负责安排;市财政在教师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市级教师工作坊建设和常态化研修经费,并对优秀工作坊进行奖补;鼓励县市区在教师培训经费中安排教师工作坊建设和常态化研修经费,并奖励优秀工作坊。

  4.创新教师工作坊激励机制。一是科学合理计算主持人工作量,省级示范性工作坊主持人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可另外计算1/2个标准工作量,或者按此标准核减日常工作量;市、县市区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可分别计算1/3个标准工作量,或者按此标准核减日常工作量。二是计入培训学时(学分)。教师参加工作坊研修,经考核合格,获得结业证书并计入培训学时(学分)。经评估合格的主持人,按照辅导教师标准计入培训学时(学分);获评优秀的主持人和学员,酌情奖励其学时(学分)。三是纳入绩效考评和晋级晋升范畴。将主持人工作情况和学员研修情况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评价指标,被评为优秀主持人或优秀学员的对象,参评特级教师、职称晋升和高端研修项目学员时优先推荐。


  附件下载:常教发〔2016〕9号  关于印发《常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办法》的通知.doc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