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在首次省政府对全省市州政府教育履职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获评2022年省政府教育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我市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专题报道。
一是聚焦党的领导,教育动能更加充足。市委市政府出台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和教师、定期议教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委机构和工作机制,由市委、县委副书记兼任教育工委书记,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清廉机关”建设,大力弘扬精诚团结、精神抖擞、精益求精、精行俭德的机关“四精”精神。市教育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4部委授予“节约型机关”。聘请5名特约教育督导员对教育工作监督谏言,凝聚教育发展合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办市直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报告会。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刊播涉常教育正面报道3524条,推出了“故事老师”麻小娟,党的二十大代表、常德市第四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朱金凤等一批典型人物。
二是聚焦民生实事,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行动,建成农村公办园25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新增公办园位3140个。大力实施“学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投入26.4亿元,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31个,新增公办学位33443个。停办村小和教学点32所,完成提质改造学校8所。投入4.5亿元,建设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1所。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建成项目87个。加快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汉寿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常德海乘职业学校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桃源县职业中专楚怡行动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湖南文理学院新增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常德开放大学正式揭牌,芙蓉学院转设、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去筹更名加快推进。我市2所高职院校和9所中职学校的21个专业(群)入选全省“双高双优”建设计划。
三是聚焦“双减”一规范,教育生态更加优化。“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少322家,压减率达73.02%。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完成“营改非”,所有校外培训机构纳入资金监管平台;学生作业负担全面压减至规定范围之内,校内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我市“双减”工作在全省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武陵区第一小学作业管理经验被教育部推介。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全市5所民办学校转为公办,17416名学生受益;“公参民”学校治理全面完成,在民办学校任教的452名公办教师全部有序退出,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压减至4.6%以下,我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受到教育部调研督导组高度肯定。
四是聚焦“清廉学校”建设,队伍建设更加有力。深入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召开“清廉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创建“清廉学校”重点校27所。组织上好开学“师德第一课”,开展教职员工从业查询,组织全市教师签订拒绝违规补课承诺书,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25人,招录新教师711人。深入开展向麻小娟老师学习活动,高规格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第五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表彰大会,评选表彰“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10个及各类师德先进个人765人。评聘基层中、高级职称教师261名,有效激发队伍活力。
五是聚焦教育改革,育人成效更加显著。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建设,出台我市改革任务重点清单,我市改革工作经验被省教育厅推介。武陵区第一小学探索构建学生“星·未来”智慧评价模式入选省级典型案例。高考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本科录取1.65万人,录取率达65.67%,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空军招飞56人,位居全省第一。职业教育学生技能竞赛团体总分连续9年位居全省前三,安乡县职业中专学校2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基础教育、体艺教育、科技创新等成果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我市学校美育改革工作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高度评价。石门县“足球育人”经验被中央改革办推介,受到省委书记张庆伟批示肯定。
六是聚焦热点难点,教育治理更加有效。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精准资助脱贫户等五类家庭子女72.3万余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6亿多元。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劝返学生34人,送教上门学生1230人。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将3项“30天业务办理件”改为即办件,取消相关证明事项31项,实现20个项目在线快速可查。我市成为全省首个防溺水疏堵结合试点市,3069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安全游泳技能。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215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人脸识别系统”建成投入使用,校园安防建设实现“4个100%”;在全省率先建成校车智能监管平台,全市1998台校车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监管;大力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校园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实施“三名四优(名校长、名优特色学校、名教师,优质的义务教育、优秀的县域高中教育、优良的师德师风、优越的教育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四精”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区域中心,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常德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员提升育人质量。分层分类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全覆盖,健全完善党委教育工委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学校体育美育改革,扎实推进防溺水疏堵结合试点,加快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教育;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优质均衡,全力增加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和“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持续实施“学位”实事惠民专项行动,新增公办学(园)位7000个以上。出台市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稳妥推进中小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市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抓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改造中小学校136所、乡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40所,停办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12所、提质改造7所。加快桃源县职业中专楚怡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动中职学校实现一级办学指标全部达标。推进“双高双优”项目建设,加快芙蓉学院转设和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去筹更名。
三是坚持智慧引领,全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校园网络环境升级改造,全面实现网络带宽“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推动中小学教室多媒体智慧终端、网络联校、光网和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加快智慧教育资源库建设,推进“三个课堂”普及应用,积极探索“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管理”等融合创新应用模式。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全覆盖,实现线上线下办公一体化、数字化、高效化。
四是坚持提质培优,全面擦亮教育品牌。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健全名师名校长培训培养、交流轮岗、考核激励机制,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加强名(优、特色)学校建设,大力推广桃源县第一中学办学经验,推进学校创新特色、优质发展,加快创建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名优特色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新高考改革,加强普通高中基础学科和选修课程建设,确保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全程优化教育生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建设,落实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清单,出台中小学校“阳光招生”实施办法,严肃招生纪律,坚决杜绝“条子生”“打招呼”等违规招生行为。巩固拓展“双减”工作成果,加快智慧管理平台和示范校建设,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严控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大力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突出抓好学生防溺水和校车安全管理,持续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全力守护师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