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教提复〔2024〕36号A类
(此回复件公开)
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18号提案的回复
胡亿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午餐午休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一、关于在校午餐的问题
(一)全市学生在校午餐基本情况。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83所(不含高等院校),其中幼儿园911所、小学350所、初中230所、高中42所、中职42所、特校8所;共有开办食堂的学校1401所,占比88%;有未开办食堂但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16所,占比1%。全市共有90%以上的学生在校午餐,10%以内的学生回家午餐、家长送餐或校外托管。
(二)多种形式解决学生午餐问题。一是自建食堂。目前,我市已经有1401所学校自建了食堂。另外,近年来,对于市、县城区新建学校,我们都要求配建学生食堂;对于有条件但未开办食堂的学校,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恢复食堂经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在校就餐场所。二是校外供餐。对于没有开办食堂条件的学校,我们鼓励实行校外供餐服务。目前,全市共有16所学校(市直学校1所、津市市9所、经开区6所)采取校外供餐模式,为1%左右的学生提供了午餐服务。三是家长送餐。据统计,城区有2%左右的学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送餐,学校专门提供家长送餐休息室供学生用餐。四是采取托管。据统计,城区有5%—7%的学生由校外托管机构提供午餐和午休服务,尤其以武陵区小学生居多。因此,对于武陵区小学生午餐问题,我们督促指导有条件的学校自建食堂,没有条件的学校采取校外供餐模式,同时要求各学校设置家长送餐场所,由武陵区教育部门统筹管理,为所有学生的午餐提供周到服务。
(三)加大投入提高学生食堂硬件条件。2019年—2021年,全市实施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学生食堂建设累计投入1.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食堂94个、面积10万平方米,所有农村学校食堂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近三年来,我市通过各级财政投入、自筹资金4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全覆盖。目前,每年全市要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等上级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改造学生食堂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舒心的就餐环境。
(四)多方合力加强餐饮质量监管。一是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召开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深入农村学校开展专题调研,高位推动中小学学生食堂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各类学校落实以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公示公开等相关规定。二是经常开展联合督查。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护苗行动”工作要求,教育、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和暗访。三是不断提升饭菜质量。加强餐饮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丰富膳食口味,科学搭配菜品,平衡膳食营养,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四是全面加强食堂管理。修订完善《常德市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台账(参考模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监职责》《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制度》《食品留样管理制度》等35项管理制度,为学校食堂规范管理提供了标准化的模板。重点针对学校食堂环境卫生、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加工操作流程、食品采购贮存、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留样等管理环节进行系统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五)用心用情打造良心食堂。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规范大宗食材采购渠道、标准,明确要求米、面、油、肉、蛋等大宗食品应采取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组织深入调研,按“一荤两素一汤”标准,科学编排春、夏、秋、冬四季学校食堂营养食谱模板;推动食堂定位由被动服务向主动育人转变,建立健全校长、教师同餐陪餐制度,设立“校长有约”、“校长餐角”等,由校长邀约师生家长共同就餐。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省中小学食堂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努力提升全市食堂管理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坚决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加强学校食堂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压实中小学主体责任,将食堂管理工作作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推动工作落实。
(二)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督促各地建立健全食堂建设及资金管理办法、食材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办法、食堂财务公开公示制度、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信用档案等制度。从供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角度出发,市教育局将及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全面建立食堂及供餐企业跟踪评价体系,制定可操作的学校食堂管理办法或指导性意见。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联合纪检、财政、审计、市场监管、发改等有关部门开展学校食堂专项督查,形成常规督导、专项审计、定期检查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系。全面推广“互联网+智慧食堂”监管系统,实现对校园餐实施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热线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用,畅通学校、群众反映食堂问题渠道。联合相关部门严肃查处学校在食堂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二、关于在校午睡的问题
据调查,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午休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属于寄宿制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寄宿,中午可在宿舍午睡,只有少数离校较近的学生回家午睡;二是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相对就近划片招生,绝大多数学生住处一般离学校较近,学生都是回家午睡;三是部分城区学生选择在校外托管机构午睡。经统计,全市在校或在托管机构午睡的中小学生占80%以上,只有不到20%的学生在教室午睡或没有午睡。
为了解决所有学生在校午睡问题,确保学生午间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接下来,我们计划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全力提供午睡场所。对于还有多余教室或闲置宿舍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维修改造和设施设备添置,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源,为学生提供午睡场所;对于新建学校,要求属地教育部门按照布局规划要求和学生宿舍标准,合理规范设计和新建学生宿舍,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在校午睡。
(二)探索购置多功能课桌。对于受条件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午睡场所的学校,鼓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财力状况和客观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统筹考虑探索购置学生课桌椅,满足所有学生在教室享受优质午睡的需求。
(三)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对于离学校较近、家中有人监管的学生,鼓励回家午睡,允许学校适当调整午休时间,保证学生午睡质量。
(四)加强校外机构监管。对于家中无人监管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允许选择校外托管机构委托管理,但要求学生家长向学校提交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备案,并建立明细台账;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加强监管,保障学生午间安全。
常德市教育局
2024年5月13日
签 发 人:胡祖国 联 系 人:朱金红
联系单位:常德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139742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