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本网讯(通讯员 覃业彦 张军 杜方林)5月24日,全省2019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出席会议并讲话。6位市州、县区和基层学校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发言。石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彧作为全省两个区县的代表之一,也是常德市唯一一个代表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吴彧在题为《教育信息化为山区教育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的经验发言中详细介绍了“石门经验”。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界,有“武陵门户”之称,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近三年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县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完成 “三通两平台”建设。如今,就连山村里只有几个学生的“麻雀学校”,也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些,都是石门这个刚刚脱掉“贫困帽”的山区县,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交出的答卷。作为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县,石门到底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呢?
“大手笔”建设强基础
石门县委、县政府始终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建设教育信息化,切实筑牢教育现代化基础。一是强力度推进。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石门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构建了“全县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成立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后解决了资金投入、项目实施等问题。二是全方位覆盖。本着“不落下一所学校”的原则,将全县所有学校(教学点)纳入建设范围。针对全县地处偏僻、学校分散、线长面广这一实际,“巧”借运营商之力,全面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全县“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资源”“人人通空间”覆盖率均达100%。三是高标准建设。按照“一步建成、自主建设、学校使用、政府融资、争资争项、分年补差”的原则,投入资金8000万元,高起点、高标准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已建成集网络运维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系统为一体的教育城域网和集教育网站群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教育资源系统等14个教育微应用为一体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高标准”管理促应用
坚持“建设为先、管理为本、应用为重”原则,突出重点,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抓培训,提升应用能力。采取全员培训、骨干集中培训、远程线上培训、校本培训等“拉网式”培训方式,逐校、逐人开展应用培训。仅2018年就培训教师5000多人次,实现了人均一轮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二是抓活动,提升应用实效。每期举行一次资源征集活动,全县教师人人参与资源建设,人人使用教学资源,形成了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2017年来,共建设本土教学资源2384个。每年举行一次“一师一优课、微课大赛、班班通应用教学比武、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等活动,提高了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实效。2017年来,在国家、省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活动中,共有140余名师生获奖。三是抓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建设好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公文流转、召开会议、监控学校安全、进行电子阅卷和成绩分析,为学校数字化管理、师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实现了全县教育资源管理和应用效益的最大化。2016年来,共承办了常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现场会,省教育政务网2017年政民互动活动,先后有怀化沅陵县、湖北蕲春县等地来我县考察学习。
“多形式”融合促发展
在抓好常态应用的同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一是“双师教学”提质量。利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双师教学”。课堂上,不仅任课教师讲,也借助资源平台请“网络”老师讲,学生学习效果大幅提升。目前,全县共有30所初中学校实施了“双师教学”,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参与面达95%,课时覆盖率达90%。二是“网络联校”促均衡。积极探索“1+N”网络联校模式,建立了4所网络联校主校和15所子校。每周,主校和子校之间实行远程同步上课,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薄弱学校的教研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智慧教育”创特色。与全国远程基础智慧教育“领头羊”——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在石门思源实验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实践,共建智慧校园,提高了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去年4月,成功承办了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好评。
据悉,该县2013年获评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县,2018年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验收。2018年4月25日,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以《湖南石门——让山区学校共享“智慧教育”红利》为题专题介绍了石门信息化建设经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