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推介丨常德:奔跑在教育数字化的大道上——常德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侧记
2024年,在常德教育数字化征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3月,研发近三年的“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上线,整体试运行。构建了一个覆盖基础教育全阶段的常德版“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
7月,作为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全省唯一试点市,常德市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成果展示暨阳光招生录取现场举行,常德市教育招生录取开启从“一键报到”到“一键录取”至“一键发送”模式。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发展教育数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三年来,常德累计投入32000多万元持续优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全市中小学校实现互联网接入率100%、教室多媒体终端覆盖率100%、中小学计算机教室达标率100%。
教育数字化转型,常德一直在路上。
一个突破口:智慧教育云平台创新管理模式
只要说起今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家长王波一定会提到他作为家长代表参与的那一场阳光招生录取现场会。
今年7月11日,作为全省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唯一试点市,常德市举行了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成果展示暨阳光招生录取现场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公证员、新闻媒体、家长代表现场监督。
当天,现场大屏幕公开学校总数、报名人数、应录取人数并进行现场录取,录取结果现场公布并“一键发送”至家长手机。该市中心城区小学9243人、初中8001人、普通高中5374人完成了现场招录。
“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被常德市第十一中学录取为2024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当大屏幕上显示常德市第十一中学的录取结束,身在录取现场的王波立马收到了自家孩子被录取的短信,“整个过程清晰又透明,真的是在阳光下招生,太高效了!”
一直以来,“择校选班”等问题受到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成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突出问题。近两年来,常德市通过大力实施阳光招生,挡住了说情的“条子”,杜绝了违规的“例外”,铲除了腐败的“土壤”,打消了群众的“质疑”,切实维护了教育公平,家长入学焦虑明显缓解,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不少群众为市教育局送来锦旗。
由此,常德市教育招生录取开启从“一键报到”到“一键录取”至“一键发送”模式,真正实现招生录取“零障碍、零证明、零跑路”,高效、公平的教育之光让沅澧大地熠熠生辉。
事实上,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的难点其实就在于如何建强线上平台,如何保证线上报名、线上核验、线上录取一系列操作严格、舒畅、高效?3月份上线的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正是此次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的功臣。
为了使数据核验速度更快、核验信息更精准,常德市打通公安、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数据壁垒,投入408万元建成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将“常德市义务教育招生报名系统”与“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湘易办”APP、“我的常德”APP和“微言常德教育”微信公众号连接贯通,统一身份认证,实现线上多入口报名无缝对接。
在平台“一端连”、数据“一网通”、招管“一体化”的保障下,家长无需再跑腿提交资料,只需在系统中“一键报到”,极大地简化了流程。而这仅仅是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教育服务模块的功能之一。
总访问量超150万次、应用服务次数达68万次……自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上线以来,常德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陈华军每天都要仔细看看平台运行情况。
“招生系统是信息化平台赋能教育服务的重要体现,但事实上我们整个平台一共分为新闻资讯、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教育服务、教育管理、名师风采六大应用模块,是一个一站式融合门户。”陈华军介绍,云平台配置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学生、家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游客等不同用户可一键登录,根据角色权限,便捷获取数字资源及使用相应功能。
对于市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钱俐岑来说,在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上,教育管理模块是她点击最多的应用模块。
“每年年底,各项数据统计通知一遍遍发下去,报表再一份份收上来,中间还有可能出现格式错误等各类问题,对于我们和学校来说,都挺麻烦的。”又到12月,对于人事科来说,正是各种报表“满天飞”的时候。但今年的统计工作钱俐岑终于没那么头疼了。
“我们的数据统计工作其实已经基本完成了,现在随时都可以调用。”钱俐岑笑着介绍,现在所有的数据都由学校和教师自行根据系统要求填报,年底只需要请教师和学校在电脑上进行复核就行。“再也不会出现各种因人工而出现的错误,更不用一份份表格回收,最关键的是教师自己可以随时查看到自己的全部信息,随时更正,信息差也就此消除。”
而接下来,这些数据将成为常德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资源及依据。
“你们学校缺教师?缺什么科目的教师?所有的教学缺口、教学需求通过数据都可以反映出来,成为调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以信息化赋能教育管理,钱俐岑对未来充满期待。
“教育信息化的征程远远不止这些,平台更重要的意义是常德智慧教育融合的门面,是常德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与链接点,是一种引领。”在陈华军看来,平台的存在更像是引导大家要有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凝聚大家共同奔跑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
一片网络云: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体师生
教育教学数字资源超市、各类教学评价系统、智慧教研系统……对于常德的教师而言,只要登上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所有教学需求都能被满足。自从平台上线,这里便成了教师们最常用的线上集合地。
云平台链接国家和省级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沅澧资源、21 世纪教育等系统,形成教育教学数字资源超市,供师生免费使用。引入星未来、希沃班级优化大师等教学评价系统,依托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综合考评,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发现学生的成长障碍,科学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我们建设云平台的初衷便是希望减少教师们各方面的烦恼,做到只要登录一个账号,就可以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让他们自然而然朝着教育信息化方向前进。”陈华军很开心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云平台上的资源为自己的教学赋能。
事实上,常德各县市区早在很久之前就开始纷纷研究线上教研系统。以石门县为例,2017年,石门县打造了全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石门教育云,网络联校线上活动统一在石门教育云开展。从今年开始,石门教育云链接进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网络联校线上活动也可以在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
石门的教师线上再也不止于石门,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打破了各县区内教研的局限,集合全市教师的力量,让集体教研的成果惠及更多师生。
那跨区县的集体教研成果最后通常用在了哪里呢?临澧县的答案是——网络联校课堂。
在临澧县停弦渡镇中学的网络联校直播课堂内,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在不同区域的三间教室同步开展。主校老师通过云端链接,为停弦渡镇青坪小学、刻木山乡群玉小学的孩子们进行直播授课,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大家纷纷拿起画笔大胆创作,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跃然纸上。
几年前,停弦渡镇中学和大部分农村学校一样,沿袭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如今,该校建立起了高标准录播教室,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网络课堂的教研氛围也越发浓厚,开启了网络联校常态化应用新阶段。
“如果没有录播教室的存在,我们的网络直播课、比赛时的磨课都需要到县里的学校,很不方便。”停弦渡镇中学初中英语教师莫琳感叹道,“我们的精品课都是在录播教室一点一滴磨出来的。”2024年,莫琳在常德市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我们的精品课一年比一年成绩好,老师们都觉得录播教室和网络联校帮了大忙。”临澧县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罗先智介绍,2024年临澧县有68堂精品课推荐到常德市教育局参评,其中62堂课获得市级奖,临澧县获常德市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目前,临澧县已建成8大初中联盟校、6所小学网络联校主校和72所网络分校,覆盖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还建立了县级管理平台,实现与常德智慧云平台的无缝对接。教育信息化网络联校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全县师生搭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全面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
而在常德市区,“名师网络工作室”引领着教师们对数字资源进行开发。
以武陵区为例,现有小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3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招募教师近千名。2022年、2023年,名师网络工作室坚持开展基于线上线下的学科研究,共研发精品课111节,开展教研活动48次,定期通过公众号推出精品课例,阅读量达3万余次。
在“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引领下,一批具有名师鲜明特色的优质数字资源得到研发,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一批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音乐和小学美术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从常德智慧教育云平台智慧教研系统数据来看,截至12月份,共开展跨学科、跨地区线上备课8578次、网络听评课5002次、网络评选活动19次,参与教师9.3万人次,教研效益大幅提升。
一群繁星现:智慧校园点亮创新之光
“AI技术提高了我们听说练习的准确度,英语课堂效率更高了!”“在英语课堂上不敢开口的我,居然也可以慢慢读到90分,我的自信心又回来了!”刚上完英语课,武陵区第一小学153班的学生们意犹未尽,兴奋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
2023年,武陵区第一小学引进“AI听说”课堂。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结合,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局限,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在武陵区第一小学英语课堂中,依托智慧黑板、大屏教学软件、便携式智能语音答题器和语音教鞭等工具,应用语音识别和智能评测技术,深入融合英语学科教、学、练、测、评各个场景,实现人机互动教学、全员听说练习、实时智能评分、个性化辅导等功能。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武陵区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英感慨道。作为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武陵区第一小学是一所“看得见”的未来学校,以科技赋能,用课程造景。学校在2017年就引入了平板教学和无人车项目,后来又逐渐开设VR探索、无人机、编程、机器人、3D打印等创客教育项目,实施跨学科教学,努力培养“自在创造、自由生长”的未来少年。
在常德,以武陵区第一小学为代表的智慧校园不断建成,多所学校持续升级改造智慧教学环境,加强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常德市第十三中学的校门外,学生们排队通过无感考勤人脸识别系统,入校信息立马传至家长手机;课间,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上传来“小气泡”,只要往班牌屏幕前一站,孩子们就能刷脸读取家长发来的信息,学生不必将手机带入校园,依然可以和家长进行专属且私密的联系;办公室内,一名教师把一沓作业放进办公桌上的高速扫描仪,不到两分钟,全班41名学生的作业扫描完毕,信息同步进入电脑,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
“同学们请抬头看向中心的天花板,大家可以在投影上清晰地看到地球各大洲的分布情况。”在石门县湘佳永兴学校的八年级地理课上,地理教师彭丹正在地理体验教室使用多媒体球幕投影系统,向学生们展示着中国立体地形模型,“这个模型是带有语音系统的,孩子们点击地图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相关的地理知识介绍。”
“你选好今天要读的书了吗?”在临澧县丁玲小学的图书馆里,孩子们正在排队刷脸借书,学校各类科创和文体功能室也在课后一一开放……“我们一直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临澧县丁玲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万绍年介绍,学校教师全部通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其中30余位教师考核为优秀。
此外,武陵区中建育英小学建立了科创教育基地,创客空间、创意编程室、VR科普馆,深受学生喜爱,STEAM课程全面走进课堂;武陵区育英小学开放式科技展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航模、车模的科技魅力;武陵区第三小学科普图书馆以智能化管理让学生打开科技阅读视角……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仍在继续,我们对未来饱含期待。”常德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希望未来可以实现以智慧服务为特征的教育新治理,建设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未来新学校,培养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新教师,变革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新课堂,培育具备信息创新能力的新人才,引领常德教育高质量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