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梦山水”用青春点亮大山童心
“我的纸飞机呀飞呀飞/追到了池塘边……”8月11日,本该寂静的桃源县牛车河镇瓦儿岗小学里,稚嫩的童声乘着山风飘荡。十余名孩子围着身穿白色文化衫的青年放声歌唱,衣角飞扬间,是“源梦山水”支教团在此支教的第11天。这座被大山环抱的校园,因12名大学生的到来,成了暑假里最热闹的角落。
“源梦山水”志愿者和孩子们
九载初心:从反哺家乡到山水同行
2017年3月,9名桃源籍大学生怀揣着回馈家乡的热忱,在微信公众号里发起了支教倡议。如今,这个名为“源梦山水”的支教团已走过9个年头,足迹遍布桃源县瓦儿岗、杨溪桥、大谷等十余个村庄。3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接力前行,为千余位乡村儿童送去半个月的暑期陪伴。
志愿者陪伴孩子们锻炼身体
“我们想把最青春的我们,送给最可爱的你们。”第四届负责人郑明明的话道出了团队初心。这位从瓦儿岗走出去的南京医科大学研一学生,已是第三次踏上支教路。今年5月,团队发布招募令后,40多名大学生报名竞聘,经过网络面试和试讲筛选,最终20余人分成两队,分别进驻马鬃岭镇边贸小学和瓦儿岗小学。
瓦儿岗小学地处桃源、张家界、怀化三地交界,距县城110公里,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有一部分年龄小的孩子是第一次见到我们,头都埋在胸口。”郑明明说,为打破隔阂,队员们在走廊设置了一块“信封墙”,师生们把真心话写在纸条上塞进信封。当看到有孩子写下“妈妈要去广东了,我偷偷哭了。”郑明明立刻回信:“老师会陪你,我们一起等妈妈回来。”如今,墙上的信封已鼓鼓囊囊,成了校园里最温暖的风景。
课堂内外:用热爱编织成长密码
“传统节庆要吃什么?”在一堂关于传统节庆与美食文化的课上,孩子们围着支教老师郑冰珠追问不停。这个来自湖南科技大学的新闻专业女生,特意设计了本土文化课程。当她随口说“没喝过擂茶”,第二天一早,学生王巧灵就攥着自家做的擂茶包等在教室门口。郑冰珠说:“那种正向的回馈与真诚,我将毕生难忘。”
为弥补乡村素质教育短板,支教团设计了“主题+兴趣”的课程表:上午开设心灵成长、本土文化、自然探索等主题课;下午则是心理、手工、古诗词、体育、音乐、医学科普等兴趣课。心理学专业的方娇云在上“自我相处”课时,本以为没人愿意分享隐私的学习任务单,没想到第一个学生举手后,更多小手齐刷刷举起:“老师,我想说说我的不完美。”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方娇云在日记里写道:“他们 教会 我的,比我教他们的更多。”
上手工课
地理师范专业的李煜冰带着孩子们探索自然奥秘。在“风向课”上遇无风天气,他灵机一动拿出小风扇:“看卡纸往哪飘,风就从相反方向来。”这个来自陕西的19岁男生,还兼任小班班主任,教孩子们建立规则意识,陪他们练习心肺复苏。“当孩子们喊我‘小李老师’,再累都值得。”他说。
烟火人间:大山里的双向奔赴
每天晚上,支教老师们会睡在校园内老旧的宿舍楼里,铁架床上铺着凉席,风扇是这个三伏天唯一解暑的电器。“每天早上醒来,衣服能拧出水。”郑冰珠说,但没人抱怨,因为瓦儿岗的晚霞会把天空染成红色,晚上抬头就是星河。这些自然馈赠的浪漫,与孩子们的纯真一起,成了驱散疲惫的良药。
厨房是间毛坯房,土灶台配着大铁锅。李煜冰刚来时想露一手陕西厨艺,结果柴火浓烟呛得他眼泪直流。如今,队员们分工做饭,有人烧火,有人切菜,昏黄灯光下围坐灶台吃饭,柴火香混着饭菜香,成了最难忘的味道。
志愿者自己做菜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 向宇 是第二次来瓦儿岗支教。去年支教时,起初怕生的孩子们,在她的课堂上渐渐敞开心扉,用书信表达对课程的喜爱。家访路上的促膝长谈,让师生情谊愈发深厚。分别那天,校门口的孩子们围着她追问:“小向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明年来我给你带礼物!”她笑着答应:“黄金梨熟了,老师就回来。”
这个约定成了彼此的牵挂。支教结束后,孩子们常给她打电话分享日常,而她也记着承诺,今年带着文具如约而至。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真的捧着纯手工礼物在教室等她。“我都忘了礼物的事,可他们记了一整年。” 向宇捧着礼物时,心像被棉花糖填满,“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是支教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薪火相传:让爱成为穿越山水的约定
“支教老师教孩子防溺水,还陪他们读书,我们都放心。”马路坪村妇女主任 付宏艳 说,村民们常把蔬菜往学校送,看着孩子们从腼腆变得开朗,心里说不出的感激。家长汪红娇特意带在武陵区上学的儿子商林莉回村参加活动:“孩子在家总玩手机,现在每天追着老师问问题,晚上还会说‘今天太开心了’。”
“源梦山水”志愿者团队
9岁的游子逸,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过暑假。当被问最舍不得什么,这个内向的男孩小声说:“最不舍得这些老师,希望他们明年还来。”
从最初四处筹措经费,到如今有常德市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协会支持,支教团的经费有了保障。“常德的学子反哺家乡,他们的善举让我们感动。”协会党支部书记 涂孟 说,“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
8月15日离别那天,孩子们望着载着老师的车久久不肯离去。郑明明在朋友圈写道:“我们带不走大山的风景,却带走了最珍贵的回忆。”9年来,“源梦山水”的故事仍在继续,就像那些纸飞机,带着青春的热忱与童心的期盼,在青山间不断飞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