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头版推介丨常德市鼎城区:16支“火炬”点亮县域教育
“原来初中物理实验不用复杂器材也能做。”9月26日,在常德市鼎城区逆江坪中学的一堂物理课上,李向勇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青年教师邓浩宇手持“低成本杠杆教具”,带领学生成功完成实验。这样的教学场景,如今在鼎城区城乡校园里十分常见。
2023年,首批16个名师工作室成立,覆盖学前教育至初中阶段,涉及语文、数学、心理健康等学科,精准破解了县域教育长期存在的“资源不均、梯队断层、教研零散”三大难题,如同16支“火炬”,点亮了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制度筑基,绘就优质均衡“施工图”
“工作室必须坚持跨校联动、重心下移、面向农村。”鼎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明艳在名师工作室启动会上的这句要求,奠定了16个工作室建设的核心准则。为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不被“圈”在城区,鼎城区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起一套目标明确、保障有力、考核严谨的“遴选—保障—考核”三位一体运行体系。
依据《鼎城区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每个工作室成员须跨3所以上学校组建,且本校教师占比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硬性规定农村学校教师参与比例不低于35%。这一制度设计确保了团队的广泛代表性和资源流动的初始动力。
如今,李向勇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半数成员来自逆江坪中学、蔡家岗中学等农村学校;彭向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更是直接扎根于韩公渡中学,专注攻克农村学校实验教学条件薄弱的难题。
硬件与资金的到位,为工作室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基础。鼎城区教育局每年为每个工作室专项拨付5万元经费,严格规定用于课题研究、送教下乡、教具研发等核心业务。同时,要求领衔名师所在学校落实场地与设备支持。鼎城区实验幼儿园为陈慧萍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开辟了“地方文化课程研发室”,武陵小学则为石英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配套建设了“整本书阅读资源库”。
导向考核,也牵引着均衡实效。鼎城区教育局成立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实施“年度考核+届满考核”相结合的双轨评价机制,并将“农村教师培养数量”和“送教下乡覆盖乡镇数”等体现均衡发展的指标作为核心考核内容,权重超过40%。2024年,石英、陈平、毛长华等5个名师的工作室因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方面成效显著,在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正是这套制度确保了工作室方向不偏、步履稳健。”石英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坦言,“‘跨校遴选’让我们汇聚了多校骨干教师,‘经费保障’支撑我们研发了30多节省级优质课,最终实现了优质资源真正意义上的跨校流动。”
分层育才,构建教师成长“立交桥”
“从一开始不太会设计教案,到现在能承担校级示范课,我用了两年时间。这段快速成长,离不开工作室‘师傅’的悉心指导。”谈及在田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收获,鼎城区花船庙小学青年教师杨孟君感慨道。在鼎城区,这种紧密的“师徒结对”并非个案,而是一套覆盖教师专业发展全周期的“分层培育、阶梯成长”系统机制的具体体现。
针对名优教师,工作室搭建了“经验辐射链”。16位工作室领衔名师均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他们肩负着“每周一节示范课、每月一次经验分享、每学期指导两项课题”的基本职责,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财富。毛长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聚焦前沿教学理念,带领团队完成多项省级课题,提炼出的“读—议—写”农村阅读教学模式在全区12所农村初中推广;彭向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针对农村实际,研发系列低成本替代教具,使农村化学实验课开齐率从65%大幅提升至98%。
针对青年教师,工作室设计了清晰的“三阶成长计划”:入职1年内,通过“师傅带教+常规课考核”夯实教学基本功;第2至第3年,依托工作室平台承担校级公开课、示范课,提升课堂驾驭能力;第3年及以后,深度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2023年以来,已有72名青年教师通过该计划成长为校级骨干。鼎城区江南中学教师乔靖慧便是典型代表,她从一名教学新手迅速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其课例还荣获省级精品课。
各工作室还特别关注农村教师的专业赋能。陈平小学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针对农村教师心理辅导技能相对薄弱的问题,开展“每月一次线下集中培训+两次线上专题研讨”,累计培训农村教师300余人次;王本英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在赴十美堂中学、谢家铺中学等乡镇学校送教时,精心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指南”“游戏化课堂组织策略”等极具实操性的内容,确保农村教师“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精准的帮扶带来了显著变化,2024年,鼎城区农村教师获得区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奖励达126人次,较2023年增长78%。
城乡联动,打通资源共享“最后一公里”
“以前想听名师的课,得专门跑到城区学校去。现在名师直接把高质量的课堂送到了我们乡镇学校。”鼎城区许家桥中学教师孙依蕾的话,道出了名师工作室“城乡联动”机制带来的直观变化。16个工作室以“实体送教+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有效打破了时空界限,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顺畅流动,实现了对乡镇学校的全覆盖。
各工作室普遍采用“示范课展示+互动评课研讨+专项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送教模式,直击农村学校教学痛点。2023年以来,16个工作室累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87次,足迹遍布鼎城区所有乡镇。
石英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十美堂镇中学送教《快乐读书吧》时,同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培训;李向勇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在草坪中学演示《浮力》教学后,专门辅导农村教师制作低成本实验教具;陈平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室深入长茅岭中学、镇德桥中学等5个乡镇,举办多场主题讲座,惠及农村学生2.1万人次。
信息技术进一步放大了资源共享的广度与深度。袁艳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AI中考复习精准测评”专栏,为农村师生提供个性化复习方案;陈瑶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探索的“智慧平台支持下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被立项为省级课题,为农村学校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送教下乡绝非‘一送了之’,关键在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鼎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刘钢柱强调。目前,16个工作室已与28所农村学校建立起“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这种深度捆绑、常态互动的模式,确保了优质资源不仅能“送下去”,更能“扎下根”。
从破解均衡难题的制度创新,到促进教师成长的分层培育,再到实现资源共享的城乡联动,鼎城区以16个名师工作室为支点,助力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的整体优化。据统计,工作室运行以来,已累计开展课题研究85项、发表论文591篇、开发优质课例306节,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鼎城模式”。
更可喜的是,这些成果正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收益:2024年,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竞赛的获奖人数较2023年增长65%。鼎城区也因此荣获“常德市师训工作先进单位”,“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入选市级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这16个名师工作室,犹如16个强劲的‘成长引擎’。”鼎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冀定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建设跨学科融合型工作室,并尝试与省外教育发达县域建立工作室结对共建机制,让‘鼎城经验’产生更广泛的辐射效应,持续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