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澧县:多彩服务点亮幸福童年
操场上,乒乓球、羽毛球、啦啦操等运动项目有序开展;教室里,声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熏陶心灵……自课后服务推广后,每天下午第七节课后,澧县小渡口镇中学就热闹起来,11个社团、15个兴趣组同步展开,为学生带来文化+体艺“大餐”。这是澧县推进课后服务的寻常一景。
为切实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系统地提升学校的育人和服务功能,近年来,澧县不断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机制,深挖学校和地方资源,立足学生需求开设课程,为孩子们铺设多样化跑道,打开了一扇扇成长的窗户。
澧州实验学校课后服务现场。
城乡统筹,整县推进下好一盘棋
“我家是双职工家庭,以前总挪不开时间接孩子放学。课后服务的开展,让我们安心不少,再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在学校,作业有老师辅导,还能参加各种兴趣班培养爱好,这学期孩子开朗了不少……”10月27日下午5点半,澧县一完小校门口迎来了不少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谈起课后服务,大家争相发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切实解决中小学教育短视化、功利化和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澧县教育局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切实解决家长接送学生、辅导作业等问题,得到了社会一致认可。
在澧县,课后服务的开展并不局限于城区学校。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担任组长的课后服务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制定工作方案,对课后服务的对象、时间段、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经费管理,以及课后服务的组织领导、安全管理和督导考核等,都统一作出了明确规定。
2021年秋季,全县实现了课后服务城乡中小学全覆盖,将教育发展的福利惠及更多乡村学生。
特色为笔,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截至2022年秋季学期,澧县111所中小学校共有8.57万名学生自愿参加服务,参与率达 99.2%。但是,“广覆盖”并非终点,让课后服务成为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阵地才是发展目标。为此,澧县各学校在拓展特色课程、充实课后服务内容上下足功夫。
“课后服务社团课程的确立,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侧重于学生的过程体验,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澧州实验学校校长谭恢雄告诉记者,该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行课程研发,结合本校师资和学科特点、技能目标,形成了涵盖艺术素养、体育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的五大核心素养群,开设了绘画、足球、烹饪等28个社团课程。“下一步,该校教科室还将围绕这些课程,开发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兴趣活动’为主的校本系列教材。”
城头山镇中学的课后服务同样凸显特色、活力十足:将学生的学业指导与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相结合,以“作业辅导+兴趣小组+特色社团+文体活动”的形式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的同时,又缓解学习压力、发展个性特长,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城头山镇中学校长龚德雄介绍,“学校在认真落实课后服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节假日活动进行成果汇报演出,为学生搭建全方位成长舞台,也让家长充分感受学校的教育成果。”
课后服务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校园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保障。澧县将农村学校课后服务作为课内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不断丰富内容供给,强调特色和内涵发展,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研训结合,助力师生同步成长
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不仅点缀了孩子们多彩的童年,也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
澧县芙蓉学校将教师研讨作为促进课后服务课程优化的重要手段。一年时间以来,该校围绕作业辅导课程、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程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训活动,老师们通过讨论,围绕春晚、冬奥会等热门话题不断充实课后服务课程内容。
“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老师们改进或扩展课堂教学技巧,增加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识,营造了全校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校长范道荣表示。
为规范课后服务管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督促全县各中小学落实好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澧县教育局每学期组织情况督查,通过实地检查、开展成果展评、组织经验交流、征询社会人士和家长评价等形式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估。同时,还通过举办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培训班,对各校分管课后服务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以“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为主题的培训。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