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风采】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澧县芙蓉学校 叶敏
2021年9月开学伊始,班上来了一位戴鸭舌帽的孩子。他外表英俊帅气,但性格有些“高冷”,平常看到老师从不问好,主动跟他说话也不太搭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经常做一些比较独特的事情,比如在肚子上画上“八块腹肌”,又或者买一些比较闪亮的吊坠戴在脖子上。上课时他从不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流,作业不懂的地方也不会问老师,还经常不知道作业是什么。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保持沉默。有几次在上学路上,我看到他独自走在路上,他的奶奶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后面跟着,作为班主任的我认为他太娇生惯养,所以很生气。到校后,我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了他,他强忍着眼泪,也没有辩解。但从我批评他之后,他就不再要奶奶背书包了,相反奶奶却还紧跟在他身后要求帮他背书包,看到孙子离开的背影,奶奶很失落。看到那一幕,我心想,是否对他有误会,这个孩子不寻常,他的心里肯定有想法,但是他不信任老师,不愿意沟通交流。于是在后面的几天,我改变对他的态度,抓住机遇表扬他。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受到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就快,也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就很高。因此,对学生而言,表扬和鼓励就像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表扬一个学生会让他走向自信和阳光,批评只会让他更加消沉,丧失自信。在发现这个孩子的问题之后,我重新审视了他的需要,发现了存在症状的根源,并开始使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首先,我通过走访和电话联系家长,发现这个孩子的家是一个离异家庭,父亲责任心比较差,从结婚到离婚一直没有正式工作,还喜欢打牌赌博、沉迷网络游戏。孩子对父亲几乎没有感情,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他的母亲由于经济原因也离开了家,到广州谋生。他的奶奶是一位农村妇女,平常除了洗衣做饭,就是到茶馆打打小牌,对孙子很是溺爱,连书包都替他背。孙子却没有感恩之心,每次上学路上都离奶奶远远的,不想与其亲近,更不用说与奶奶沟通交流了。
其次,我通过电话联系他的母亲之后,发现这位妈妈对孩子还是很关心的,她在家中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每天与孩子语音聊天。她关心孩子的身体,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于是,我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知了她。一个星期后,他的母亲从广州回来了。借此机会,我约她到学校交谈,并给他们母子单独交流的机会。之后,我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是希望父母能陪伴他,让他感受到温暖。同时,他还提到自己是很要面子的人,希望别人不要当众说他、骂他。
再次,要走进学生的内心,融化心灵的冰霜。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召开了家长会,他画了一幅画来感恩母亲,其中配图写道:“妈妈,你来参加我的家长会,我真高兴。其实我心里什么都知道,就是不想说。”看到这幅色彩缤纷的画,我心里一震——平常那么不爱表达的一个孩子,这次竟然通过画画的方式来表达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我想,孩子的心门终于被敲开了。接下来我抓住机会,每天都与他谈心,谈起他的父母,回忆他小时候的幸福时光和在乡里学习的一些情况。下班后我还开车送他回家。慢慢地,这个孩子有了变化,做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写字更加工整了,作文不再随便乱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还主动告诉我,他的奶奶非常啰嗦,他想自己一个人住,不愿意奶奶陪伴。我耐心地告诉他,啰嗦正是奶奶疼爱你的方式,奶奶不能像妈妈那样在物质上满足你,也不懂得哪些东西是你喜欢的,自己平时应该主动与家人沟通,不能憋在心里,更不能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发现他与家人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以前每天愁眉苦脸的他现在经常露出开心的笑容,也慢慢有了一些好朋友,行为举止文明了很多。看到他的变化,作为班主任的我很欣慰。我想,孩子的改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盏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小心呵护,不应该用冰冷的言语和行动让孩子内心的灯熄灭,只有耐心地倾听与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我们才能做好孩子的“点灯人”,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热情。
在学期期末,他的奶奶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从此分崩离析的家庭更让他没有了安全感。幸好外婆来到他身边照顾他。由于长辈们长时间的分离让亲子关系十分紧张,他再一次变得沉默寡言。假期的放纵让他的行为习惯又变得很差,开学前两周,他的很多作业都没有完成。开学后,他又不愿意来学校上学。于是,我找到他立了一个君子协定:每个星期我义务为他辅导英语,他务必戒掉手机游戏瘾,按时完成作业。如此约定,他答应得很爽快。对于学习,他还是想要得到老师的认可。
时间是最考验人和消磨人的事物,我不能说一定能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好,但是我相信,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应该是教育者必须怀有的仁爱之心。
我的育人故事仍在继续,光阴不散,未来可期。
(因为涉及隐私,文章隐去了班次和学生姓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